
《小贝句子迷》汇总释迦牟尼名言300句励志共42句精选好句子,如果您对这些释迦牟尼名言300句励志比较喜欢的还,可以分享到朋友圈给更多句子迷!这42精选好句内容分别是:
1、每次见到理塘这个标志性的城门,总会不自觉的联想到这高原最美的情郎。事实上,理塘除了仓央嘉措本人预言会在此转世之外,是那位让他魂牵梦绕女孩的故乡桑洁卓玛的故乡,于是这赋予了理塘别样多情的色彩。仓央嘉措在藏区是神圣的精神领军,执掌这藏区宗教和zz的较高权力,却又被坊间流传为寻芳猎艳、吟诗诵经的情种佳话。
2、丁谓,被贬于朱崖,当时遭到盗贼袭劫,随身所有一洗而空,不久丁谓亦死去。
3、⑴无明:包括业果愚和义愚。业果愚即不认识因果的规律;义愚即不认识无我的空性,五蕴身心的聚合上本来无我,却妄执有一常恒自在的我存在,由此生起我执。
4、早上酒店用好自助早餐,说是自助,等我们到酒店餐厅的时候,早已一片狼藉。可能是我们来得稍晚了点儿,也不过是早上八点钟,连馒头也木有了,美其名曰酒店自助早餐,还不如说我们来打扫这最后的战场了。随便捡了点咸菜粥饭应付一下,上车的时候,两位小姐姐买了油条和小笼包带上车,给大家一起分享,一路两位虽然话不算太多,但爱心依然满满,赞两个先!
5、从前有母女二人渡河,为水所溺,母亲想如女儿能得救,我被水冲走也可以。其女也生如是之心。结果二人都因一念慈心而生天上。
6、又宋赵清献公,日间所作之事,夜必焚香告天,若有不敢告之事,他日必不敢做。如是行之悠久,于一日宴坐中悟明心地。莲池大师赞道:“吾以为如是之人乃可学道,……以如是精诚之心地而参扣自心,其得悟非偶然也。若夫身虽归佛,心不合天,止是游戏法门而已。”
7、轮回苦由惑业生惑业依随我执起
8、邪淫之中,如果对境是至亲尊长、僧尼净众,则所造恶业尤重,死堕无间地狱,屠割烧磨,无有停息,且此界坏后寄生他界,他界复坏,更寄他方。
9、所以想要善业力大、感果迅速,就必须每日策励精勤,常行善法,由少而多,自卑而高,德不积不崇,功不累不大。象农夫渴望秋天的丰收,而早出晚归,勤作不息,精心护理庄稼,同样,我们行善也应如是坚持不懈地积功累德。道家说:累积一千三百善,可成就天仙的果位;累积三百善,可成就地仙的果位。《太上感应篇》说:“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佛家讲以因地芬敷万行来庄严果地万德。这都是讲要得到果地的受用,必须要有善行的积累。如果每个人都能好善如好色一般,口诵心惟,持之以恒,串习不已,向上的善业力自然会越来越强,这样就有力量突破顽固的宿业障锢,从而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
10、芒康县城并不大,早餐就在路边小店草草解决后,车子便启程穿梭在朦胧薄雾和迷离细雨中,沿着318盘山公路一路缓缓向上。随着海拔的升高,雾越来越浓,眼前白茫茫一片,只可见近处绿色的山坡和草甸,不时有经幡掠过车窗,所以这一路也没有了拍片的兴致,大家昏昏欲睡,约莫一个半钟头便达到了海拔4338米的拉乌山垭口。雾依然很大,小雨沥沥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于是打卡走人。
11、世间业所生,以业绘苦乐;
12、⑸六入:又名六处、六根,以胎生而言,最初识入受精卵为羯磨蓝,随着名(即受想行识)的发展,眼、耳、鼻、舌四根开始出生,加上名色位中即已具有的身根和意根,于是身的差别——六根已得成就。因为六根的出生,识即能由六根而入于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境界,所以称为六入。
13、站在色季拉山垭口,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更不愿离去。望着眼前直视的方向,白茫茫一片,我的心此时苍白得跟张白纸似的。因为在白茫茫世界的那一头,就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选的“选美中国”活动中位居第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最美雪山”的南迦巴瓦峰,也是川藏线上自出发以来我一直日思慕想的那座神山。
14、当行驶快经过巴松措的时候,本想提议一下去那边耍一耍,奈何除了牦牛大家都兴致不高,于是只好作罢。看得出来,今天大家的心早已提前飞到布宫了。原本以为高速会一直滴到拉萨,可是我地图上明明还有海拔5000+的米拉山呢,难道高速要穿越米拉山而过么?那不是又要错过了这高原最后一道高海拔风景么?没想到车子行驶过工布江达县后至松多便下了高速,又迂回上318老路了。一路盘山向上,两边的风景一下又回到似乎久违的318伊始的那段风景,连绵错落的群山,黄绿相间的植被,以及藏区独有标志性的蓝天白云,一切都很熟悉,就这样陪伴着我们,一直到米拉山垭口。
15、根据经论的开示,造上品的杀生等十恶业,每一种业都将感生于地狱之中,造中品十恶业,每一种业会感生于饿鬼之中,造下品十恶业,会感生于旁生之中。
16、关于集业之理,这里从所集之业、如何集业两个方面来说明。
17、我们应断离间语及其习气,不在人与人之间制造矛盾、恶化关系,且应主动善巧地运用语言使关系破裂者重归于好,使关系紧张者得以缓和,使彼此隔阂者沟通理解,这样在我们的周围就会出现团结和睦的眷属,但存这一念善心,可为天地创造吉祥和平。人与人之间产生怨隙,总是由于彼此都执着自我,缺乏沟通与理解,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充当调解的和平使者,用语言去启发、调动双方的善意和宽容之心,为双方的和好积极地创造条件。
18、因为大力具足,故能担荷自利他利之事业,都无疲倦,勇猛坚固,能得慧力,速发神通。
19、当年俞净意公自述改过时说:“初行之日,杂念纷呈,非疑则惰,忽忽时日,依旧浮沉。因于家堂所供观音大士前叩头流血,敬发誓愿,愿善念真纯、善力精进。倘若有丝毫自宽,永堕地狱。每日清晨,虔诵大悲尊号一百声以祈阴相,从此一言一动、一念一时,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凡一切有济于人、有利于物者,不论事之巨细,身之忙闲,人之知不知,力之继不继,皆欢喜行持,委曲成就而后止。随缘方便,广植阴功,且以敦伦勤学、守谦忍辱与夫因果报应之言,逢人化导,惟曰不足。每月晦日,即计一月所行所言者,就灶神处为疏以告之,持之既熟,动则万善相随,静则一念不起。”
20、尽管真正的破和合僧在当今不会发生,但与之相类似的挑唆师徒、寺院之间的关系,却时有发生,这种罪业近似于五无间罪。昔日,提婆达多破坏僧众和合时,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相续中皆未生起善根。这里所说的也与之相似,如《文殊根本续》中说:“若有一个在寺庙、上师之间制造矛盾,犹如搅拌血液的棍子一般的人,其死后立即堕入无间地狱中……。”若挑起僧众纠纷,则直至未缓解之前,当地的所有众生都因生起嗔心而堕入地狱。好似焚烧的大地无法生长苗芽一般,发生纠纷的村落所在地数由旬以内不能生起修持佛法之果。《劝发胜心经》云:“何处有诤及戏论,远离百由旬为佳,何处若有诸烦恼,顷刻亦莫留住此。”
21、祈愿众生重得眼,乐邦有路莫耽延。
22、内宫对有情众生,增上慈悲,救护幼牛,现生感得的花报就已如此殊胜,其后世的善报更是无法估量了!
23、初学者依靠四种对治力忏悔,便可将感生恶趣的重业转变,或令变成感受轻微苦,或使虽生恶趣但不领受恶趣诸苦,或者现身稍受头痛等即得清净。又使应长时受报的,变为短时受报或全不受报。消除罪业的程度要看净修之人力量大小——是否圆满具足四对治力,忏悔之力猛烈与否,时间相续是长久还是短促,等等差别无有一定。
24、再放眼观察整个宇宙的一切器情万物,则全是这现前一念心所流现。经云:“罪福二轮,苦乐二果,皆三业所造,一心所感。若一念心嗔恚、邪淫,即地狱业;悭贪不施,即饿鬼业;愚痴暗蔽,即畜牲业;我慢贡高,即修罗业;坚持五戒,即人业;精修十善,即天业;证悟人空,即声闻业;知缘性离,即缘觉业;六度齐修,即菩萨业;真慈平等,即佛业。夫心净则香台宝树,净刹化生;心垢则丘陵坑坎,秽土禀质。非从天降,岂属地生?只在最初一念所致。离却心源,更无别体。”
25、佛言:休息绮语,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天人爱敬;二明人随喜;三常乐实事;四不为明人所嫌,共住不离;五闻言能领;六常得尊重爱敬;七常得爱乐阿兰若处;八爱乐贤圣默然;九远离恶人,亲近贤圣;十身坏命终,得生善道。
26、所以,如果前世是以杀生为业的人,今世也喜欢杀生;如果前世是以不与取为业的人,今世也喜欢偷盗……这都是由前世造恶业的串习力在今世显现的同行等流果。再看动物世界,鹞鹰喜欢杀生,老鼠喜欢偷盗,恶狼凶残,蛇蝎狠毒,鸳鸯淫重,猪牛痴钝……动物各异的习性也是各自前世造恶业所带来的。反之,善业所感召的同行等流果则是生生世世喜欢行善,并且善根不断增长。
27、尔后,中有如何投生呢?
28、在结婚生子、祝寿节庆的吉日切勿杀生以享肉食,因为本想延寿生子,而杀生只会招来短命多病的厄运,所以于吉日尤应尽力放生食素。如吕祖所说:“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恕己。汝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他若死时你救他,你若死时天救你。延生生子别无方,戒杀放生而已矣。”
29、缺少佛陀真理之光的照耀,人们只能在黑暗中彷徨,看不清安乐的道路,如疯子般奔向痛苦的深渊。拯溺救亡的行动迫在眉睫!
30、“提婆长者由于过去供养辟支佛饮食,凭借发愿力,所生之处多诸财宝,无所乏少,因他布施后又生后悔心,所以虽然‘富贵’,但自己却不能享受,而且悭吝守护,自己不吃不穿,也不肯施予他人。所以智者闻此因缘,如有财物,应当布施,不要悭吝。施时应以至诚心亲手奉献,施后应当欢喜,莫生后悔心,能够这样布施,必得大福报。”
31、灵源好阅经史,于饮食睡眠之间,未尝少歇。凡读书必能背讽方止。晦堂和尚呵之,以为不当苦读如此。灵源答道:“尝闻用力多者收功亦远。”黄山谷(黄庭坚)赞曰:“清兄好学,如饥渴之视饮食,视利养纷华如恶臭,盖其天性至诚,自然如此,非勉强为之也。”(言教)
32、回到精舍后,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此婆罗门子贪心甚重,见诸食物都说‘给我!给我!’?为何世尊初时不给,令说‘我不要’后再给?唯愿开示。”
33、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
34、博朵瓦格西曾云:“于六道中,随生何趣,其后发生病痛死等众苦恼者,是病者病,是死者死,非彼不应,忽尔而起,是生死相,或生死性,住生死时,必不能越。我等于此若起厌离,须断其生,此须断因。”
35、《释迦牟尼名言300句励志》断恶应具三心,即决断心、长远心、谨慎心。决断心即是从内心发起绝不造恶的誓愿。
36、多少年来,固有观念认为西藏是个荒芜野蛮之地,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贫困、落后、高原、缺氧是对它描述的关键词,但对于深深热爱这片土地的藏人来讲,却是心中的天堂、梦里的一方净土,一直偏安一隅、独守着自己的一方文明。
37、增上意乐的心相,依经中譬喻可以略知。
38、波斯匿王,引兵过祗桓时,听到一比丘诵经,音声甚妙。王顶礼白佛:“愿能见诵经僧,施予十万钱。”佛说:“当先给钱,然后可见。因王如果先见,不会施钱。”于是波斯匿王先施钱,后见比丘。当他看见比丘容貌丑陋、异常矮小时,果然生起后悔之心。王问佛是何因缘,佛告诉他:“在迦叶佛涅槃之后,当时有王,起建一座塔庙,安排四臣督工,其中一人懈怠不勤。国王就责备他,结果他心里愤愤不平,埋怨道:‘这么大的佛塔,几时可以建成。’因为对佛塔说怨言,他五百世中都转生为侏儒,身材极其矮小。工程完毕以后,他随施一宝铃挂于塔上,以此因缘,感得五百世音声微妙。”
39、哲蚌寺坐落在拉萨市西郊约十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坡的坳里,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下的六大寺庙之乘公交车约三四十分钟。下公交后,向山坡上远远望去,一大片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好似巨大的米堆,那就是哲蚌寺。远眺寺庙群楼层叠、金碧辉煌、雄奇壮观,宛如一座美丽的山城。下车后徒步二十分钟左右便到达寺庙门口,门票五十大洋,还算公道。哲蚌寺寺庙大门在半山坡,而整个寺庙却在山坡之上,所以从寺庙门口到寺庙,还得爬半小时的山路,在此体验一下高海拔登山的感觉也是爽歪歪。
40、《无尽慧请问经》说:“无方便之般若,必受缚于涅槃;无般若之方便,必受缚于轮回。故应二者相合而修(方能趋入正道)。”《维摩诘经》说:“诸菩萨以何为缚?以何为解脱?无方便之智慧为缚,有方便之智慧为解脱,无智慧之方便为缚,有智慧之方便为解脱。”《加牙果日经》说:“大乘之道,摄言有二:一者方便,二者智慧。”
41、其后又思:要能利他,必须自证无上菩提,由此生起求证之心。但仅有些许尚不够。应再再思维佛的身、语、意、事业功德,如是尽力增长净信。之后便对佛德发起欢喜、求证之欲。由思维佛功德便会明了,若想圆满自利,也非得一切种智不可,何况利他?
42、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