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贝句子迷》汇总墨子名言共45句精选好句子,如果您对这些墨子名言比较喜欢的还,可以分享到朋友圈给更多句子迷!这45精选好句内容分别是:
1、默则思,言则诲,动则事,使三者代御,必为圣人。
2、兼相爱,交相利。墨学认为:乱的根源是因为人人自爱,而不相爱。比如说,做父母的不爱儿女,做儿女的不爱父母,做哥哥的不爱弟弟,做弟弟的不爱哥哥。因为不爱,就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亏害对方。
3、告子毁,犹愈亡也。——告子虽然诋毁我的行为,但还是胜过毫无毁誉。
4、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
5、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贵义》
6、战国·墨子《墨子·亲士》。竭:尽,完。招木:乔木,高大的树木。这两句大意是:甘甜的井水易于枯竭,高大的树木易被砍伐。井水甜则喝水的人多,自然容易枯竭;高大的树木用处多,自然很快地招来斧斤。露头的椽子先烂,这是常见的现象。墨子由此提倡中庸思想,认为“太盛难守”,使人们甘居中游,不敢冒尖,这种传统思想在今天是不足取的。
7、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墨子.非乐》
8、(释义)好人得到奖赏,坏人得到惩罚,国家必然会太平。
9、染千苍则苍,染于黄刚黄。
10、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信任的人不忠诚,忠诚的人不信任。
11、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12、(释义)天下万事中,没有什么比道义更可贵的了。
13、译文:不正直的言行自然不会得到别人的信认,没有恩德自然不会有回报,你送给我桃子,我回报你李子。
1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15、《墨子名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墨子.兼爱》
16、欲为其国,必伐其聚;不伐其聚,彼将聚众。
17、战国·墨子《墨子·尚贤中》。迹:察看行迹。这几句大意是:听听他们的言论,看看他们的实际行为,考察他们所具有的才能,谨慎地授给官职。除官授职要慎重。对准备授官的人要先听听他的言论如何,再看看他的实际行为如何,综合考察出他的才能有多大,然后授予适当的官职,切不时盲目行事。这几句对当今领军者考察选拔干部有借鉴意义。
18、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
19、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20、此所谓便其习而义其俗者也。——这就是所谓的适应习惯,安于风俗啊。
21、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淫佚:也作“淫逸”,嗜欲过度,放纵恣肆。这两句大意是:生话节俭,国家就昌盛;嗜欲放纵,国家就衰亡。墨子主张“节葬”、“节用”,他认为一个国家,从国君到百姓,整个社会风气祟尚节约俭朴就民富国强,走向兴旺发达。若一味追求淫佚享受,就国弱民困,国家必然会走向衰亡。这两句用干说明国家要尚节俭而戒淫佚,以保障昌盛久安。
22、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墨子·七患》。虑:计谋。卒:同“猝”,指突然事变。这两句大意是:心中没有预先考虑应对事变的方法,就不能应付突然变故。无事之时备有事,平素就要对可能突发的变故准备应对的策略和方法。这样,在事变发生时才不至于慌张,才能避免忙中出错。这两句多用于说明居安思危的道理。
23、爱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
24、事无终始,无务多业。——办一件事都不能善始善终,就不要做很多事。
25、(释义)假使人人都彼此爱护,则天下安治;倘若人人都彼此交恶,则天下大乱。墨家主张兼爱。兼爱,指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墨子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
26、战国·墨子只要执政者大力倡导推行“兼爱”之道,就如同火向上窜、水往低处流一样,将在天下形成一种不可遏止的态势。
27、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28、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节俭则昌,淫佚则亡。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力,形之所以奋也。圆,一中同长也
29、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墨子·大取》
30、战国·墨子《墨子·修身》。行:实践。为:是。这两句大意是:士人虽说要有学问,但是,能把学问用于实践才是最重要的,是根本所在。此句以直言其事的手法阐明学问付诸实践的重要性。这里强调以实践能力作为检验士人有无真才实学的标准,这种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人眼中,学问虽然重要,如果不能转化为能力,就不能算学到了真本领。这种观念就是传统的“知行”观。这种强调知行统一的观点,对我们今天反对本本主义,克服教条主义仍具有积极的作用。
31、解语:墨子的识人之道如此,其映射的也是为人之真理。
32、战国·墨子《墨子·兼爱下》。见:被。恶(wù雾):厌恶。这两句大意是:爱护和尊敬别人的人必然被人爱护和尊敬,而厌弃和憎恶别人的人也必然被人厌弃和憎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认为人与人之间应当互相爱护和尊重,不应互相征伐、战争。~两句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相互的,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你。
33、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行:实践。为:是。这两句大意是:士人虽说要有学问,但是,能把学问用于实践才是最重要的,是根本所在。此句以直言其事的手法阐明学问付诸实践的重要性。这里强调以实践能力作为检验士人有无真才实学的标准,这种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34、解析:作战虽然讲究排兵布阵,但士兵的勇敢是其中的根本;丧葬虽然讲究礼节,但对亲人的哀思是其中的根本;一个人虽然很有学识,但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是其中的根本。
35、战国·墨子《墨子·修身》。原:同“源”。(hào浩):同浊的江河水流必定不清,行为不守信用的人名声必然败坏。这两句以水源和水流的关系作比,说明“行不信者”一定有“名必耗”的恶果,规劝人们注意养成恪守信用的美德,今天仍可引用。
36、原文: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墨子·法仪》解析: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不能保障公平公正、不能惩恶扬善、不能保障人民的利益,就不能当做法律。
37、诌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墨子·亲士》——墨子名言
38、感言: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凡是爱护和利益他人的人,上天一定会降服给他;凡是伤害偷盗他人的人,上天就一定会降祸给他。
39、战国·墨子《墨子·尚贤中》。举而上之:推举他使他成为官员。不肖:不贤。这两句大意是是贤能的人就推举提拔他,是不贤的人就不用或废弃他。对于国家官员的安排任用,要遵循尚贤的原则,摒弃一切主观的因素,无论何人或有何特殊关系,是贤人就荐拔,不是贤人就抑制,甚至废弃。选几句用于表示荐拔人才要唯贤是举,克服一切主观的因素。
40、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
41、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42、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43、释义:这些人很少不是死于自己的所长,所以说,事业达到顶峰就难以持久。
44、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墨子·尚同上》
45、感言:一个人如果志向不坚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他自性本具的智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一个人如果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那他做事情就很难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