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贝句子迷》汇总竹里馆王维共67句精选好句子,如果您对这些竹里馆王维比较喜欢的还,可以分享到朋友圈给更多句子迷!这67精选好句内容分别是:
1、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较佳表述。此诗曾被选入语文教科书。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首诗就是王维的《竹里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是自古就公认的。拿这首诗来说“幽篁、弹琴、深林、明月”每句一个场景,组成了一个宁谧、干净、悠然的美丽图画,表达了诗人对恬淡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诗中有画”的评价,名副其实!
3、唐诗鉴赏‖王维:汉江临泛
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长茎复短茎,枝叶不峥嵘。去年笱已长,今年笱又生。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
5、这首诗是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6、现在很少有人写篆书了,除了制作印章的时候会用到。不过你可以登陆“汉典”,查找你想要的字的小篆写法,然后临摹下来,汉典的地址是http://www.zdic.net/
7、咏柳(唐)贺知章登鹳雀楼(唐)王之涣宿建德江(唐)孟浩然鹿柴(唐)王维竹里馆(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春夜喜雨(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滁州西涧(唐)韦应物乌衣巷(唐)刘禹锡
8、那么一首同样的诗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不同的理解呢?这其实啊,就涉及对诗的表层意象的解读,以及对诗人生平与人生经历的探讨了。《竹里馆》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候创作的一首五绝,收入王维的《辋川集》,其中还有一喻户晓的名篇,就是《鹿柴》。这两首诗被公认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之作,《鹿柴》和《竹里馆》写的都是辋川风景。《鹿柴》是辋川二十景中的一景,这个“柴”这个字通假通“寨”,就是栅栏的意思,别墅里有篱笆、有栅栏的就叫做“柴”,这里当是指地名。《地方志》像《陕西志》就记载,王右丞祠在蓝田县辋川鹿苑寺,鹿苑寺就是这里所说的鹿柴。竹里馆也是辋川一景,房屋周围都有竹林,所以叫竹里馆。
9、王维的这首《竹里馆》,大多被视作一首山水小品,认为它表现的是一种高雅的情致,比如《唐诗鉴赏辞典》就描述说,这一月夜幽林之景色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而《唐人绝句精华》则评论说,虽写景色而诗人幽静恬淡,亦缘而见;在我们的课本里也是讲他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总体而言,大多是从恬淡闲适的角度来解读此诗,但是呢,也有论者认为恰恰相反,因为《竹里馆》所表现的并不是隐居者悠然自得的闲适生活,诗中道出的反而是诗人一种潜隐在心底的痛苦,是其始终无法消释的沉郁和幽愤的心情,实际潜在着一种感愤的深意。(复旦大学邵明珍在《重读王维——从《竹里馆》说开去》就是持这样一种观点。)
10、《竹里馆王维》唐诗鉴赏‖王维:陇头吟
11、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像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12、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无《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13、《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14、先点“赞”后“在看”↓↓↓
1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较高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杜甫的《佳人》: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綦毋潜《春泛若耶溪》: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王维《老将行》: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16、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17、觉得还不错要拉到文末点(在看)哦!
18、唐诗鉴赏‖王维:归嵩山作
19、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20、竹子是君子,也是隐士的居住地不可或缺的一种植物,竹子代表的是清幽,超凡脱俗,在大诗人王维的笔下,你可以看到一个不染世俗的人间仙境,一起看看《竹里馆》一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1、记得他《鹿柴》里的另一句吧,“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可见他对“深林”的偏爱。其实,“深林”能有多深呢?能比“红尘深处”更深?能比“人心深处”更深?不过是“一入深林去,人间便不回”罢了,至少是暂时不用回去,“且偷浮生半日闲”。其实,深林里怎么会寂寞呢?“薄雨青众卉,深林耿微流”,“绝顶醮回人不见,深林磬度鸟应闻”……竹林深处,也会有花草,会有鸟鸣,甚至可能会有远寺的钟声。
22、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较佳表述。
23、每一次(分享),每一条(留言),都是您对我的鼓励!(星标)每日解读诗词,就不会再走丢啦!
24、原文如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5、唐诗鉴赏‖王维:老将行
26、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27、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28、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29、(注释)篁(huáng):大型的竹园、竹林。
30、起句写诗人活动的环境非常幽静。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幽篁”指幽深的竹林。仅诗的一句就塑造了一个悠然独处者的形象。
31、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32、那么王维的这种人生境界,是如何修炼得来的呢?王维的祖父王胄,曾任朝廷乐官(协律郎),王维小小年纪便体现出了很强的音乐天赋;而的父亲王处廉曾任汾州司马,尤擅诗文,亲自教导兄弟的诗文创作;王维的母亲则擅长画画,王维从小就跟母亲学画,一笔水墨更是超逸绝群,因此在多种艺术领域里,王维都能够齐头并进,这和他的家教实在关系太大了。当然他的家教还有一个关键的地方,可以说从幼年一直影响到他晚年,那就是他的母亲笃信佛教,是当时出名的高僧大照禅师的弟子。少年丧父的王维在母亲的影响下,对佛教、禅宗别有领会,钻研至深,所以你看王维名维字摩诘,他的名字就来自于佛教的维摩诘居士,可见它与佛教的渊源了。
33、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34、唐诗鉴赏‖王维:息夫人
35、唐诗鉴赏‖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36、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7、次句承上写诗人悠然独处,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知道王维是出名的音乐家,所以考取进士后,当上了太乐丞。但是他独自坐在竹里馆中弹琴显然不是供人欣赏的,而是抒发自己的怀抱。“长啸”指拖长声音大声吟唱诗歌。弹琴还不足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接着又吟唱了起来。他吟唱的诗也许就是这首《竹里馆》。
38、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出名诗人、画家。王维山水诗写景如画,在写景的同时,不少诗作也饱含浓情。王维的很多山水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
39、想一想,在方圆几十里地无人烟的山坡上,在夜深人静的月光下,一个孤独的身影,与斑驳的竹影合而为一;在弹了一曲又一曲之后,依然不能完全排解掉胸中的压抑之感,于是,对着天空、对着明月、对着竹林,撮口长啸,一声“复”一声,声声不绝……这,不是寂寞,不是孤独,又是什么呢?所以说,卓姥姥的观点是:这首诗的题旨就是要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压抑之感,而非像一些诗词专家所言:是在表现诗人的闲适与高雅之情。
40、唐诗三百首|《鹿柴》王维
4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进一步渲染那种孤寂的情绪和气氛的。明月相照,不仅点明坐得久,坐到明月东上,更主要的是想表明惟有天上明月是知己。明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它独自放射光辉于青天碧海之中,也像诗人一样。所以王维引以为知心的“朋友”。这样写,对描写自然景物也有好处。深林幽篁使人有暗绿色的联想,有寂寞沉郁的感觉,画面是暗淡的,现在忽然“明月来相照”,使幽暗的竹林,洒上一层银白的色彩,这种变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气,一层诗意,孤寂之感一扫而光,竹林、明月、诗人都融化到静穆和谐的夜色之中了。
42、王维晚年隐居在辋川别墅,竹里馆正是辋川别墅的一处胜景。这首诗写他独自坐在这竹林深处尽情地弹琴,不时地长啸,没有人知道他在这里,只有明月静静照耀着他。诗里似乎是无尽的孤独,没有人陪伴,没有人倾听,只有明月竹林是他的知己,但孤独中又有一种自在和满足。他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不受世俗干扰,没有尘累烦心,惬意地享受着这份从容闲适,享受着这份孤独,所以孤寂只是此诗的表象,细细品读其内在是有声有色,生意盎然的。
43、这样一幅有翠竹、有明月、有古琴、有诗人的画面,看似高雅、闲适,然而,画卷中、月光下、竹林里,那个孤单的身影映衬出的,其实是一个孤独的灵魂,一颗寂寞的心。尽管有竹、有月、有琴相陪伴,但是,“明月空竹了无眠,抱琴长啸谁相知”的心曲何人能解?哪个能晓?正是那“琼楼玉宇”中,知音何在?清风明月中,谁将我怜!
4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郦师来启蒙,不亦乐乎。同学们好!我是你们语文启蒙的郦波老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王维的一首古诗——《竹里馆》,诗云:“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5、唐诗鉴赏‖王维:桃源行
46、本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卷十三。这是《辋川集》20首中的第17首。辋川,在蓝田县城西南约5公里的尧山间。辋川在历史上不仅为“秦楚之要冲,三辅之屏障”,且是达官贵人、文士骚客心醉神驰的风景胜地,素有“终南之秀钟蓝田,茁其英者为辋川”之誉。“辋川烟雨”为蓝田八景之冠。竹里馆,蓝田辋川别墅的胜景之房屋周围有竹林。意为:竹林里的馆舍。王维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本诗描绘的正是诗人在竹里馆的所见所感,故名。——详见百度搜索“竹里馆”。
47、《竹里馆》作者: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春望》一诗的中心是感时伤怀,忧国思家《望岳》一诗的中心是表达诗人不仅要攀登泰山极顶,也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决心
48、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49、可以说,这看似无意之中的安排,其实是诗人匠心运作的结果!有人说这是妙手天成,其实是他不懂得诗人的心!因为,这样的杰作,不是谁都可以造得出来的,也不是诗人随意的一笔闲聊,它,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清高与现实生活中的孤独、寂寞,碰在一起时,撞击出来的火花!也是,诗人一颗既矛盾,又有些许的烦躁的心,蹦跳出的优美音符!更是,诗人心中的向往和对现实官场的迷惘,在相遇的那一刻,相互搏杀时,产生的阵痛!
50、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51、只要不在人群就好,把自己的身心融入自然,惬意又轻松。“明月来相照”,这不只是一种孤独,更是一种自由的享受虽然是“独坐”,可是有我的琴声伴我;虽然没有人欣赏,却有明月来照拂!那明月就可以做知音啊!这是一种孤独,更是一种享受。
5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3、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
54、唐诗鉴赏‖王维:酬郭给事
55、唐诗鉴赏‖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56、点上方“唐诗宋词朗读者”,再点击“关注”。
57、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58、在这首诗中,所有意境的形成,全赖于诗人对画面上人物心理的描摹和周围景物的衬托,它是一种“有我就有诗”的意境,也是“有诗就有我”的。而诗人在我与物、情与景之间,选择了夜晚的竹林,天上的明月,使原本就清幽宁静的外部环境更加朗润而斑驳;而诗中抒写自我的情怀时,则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其中所要表现的心境,就是要让这静谧的竹林中有一丝丝生命的气息在流淌,达到以声响衬托出更加静幽的外部环境之目的;更是以此来诠释“人不知”的意境和诗美的境界。而诗中的“月来照”不仅与“人不知”有照应关系,也点破了题旨——人世间的一切一切,都如同这暗夜中竹林那斑驳的魅影,唯有天上的明月才是我的伴侣,也只有天上的明月才能懂得我的心、知道我的情,了解我的惑……
59、唐诗鉴赏‖王维:栾家濑
60、唐诗鉴赏‖王维:山居秋暝
61、唐诗鉴赏‖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62、经此死里逃生,人生大难之后,王维的心境彻底的逃禅入佛。晚年的王维大隐隐于朝,无欲无求之后反倒官位越做越高,终至尚书右丞,所以后人又称其为王右丞,而他自己在俗事中的心事,却几乎全部都放在了那座辋川别业。辋川有盛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其中除《鹿柴》、《竹里馆》外,还有“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辛夷坞》等等,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而这首名为《终南别业》的五律,则可以视作总说他晚年逃禅入佛,虽名在朝所却身在山隐者心境。
63、释义: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64、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
65、自古文人学者都在说:这是一首表现诗人闲适生活、高雅情趣的诗,然而,卓姥姥却并不敢苟同,不是我自以为是,口出狂言,实则是在这幅清幽的画面中,卓姥姥深深的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听到了诗人那“空山无知音”的轻叹!看到了一个高贵的灵魂,因不愿与每况愈下的官场浊气同流合污,而变得越来越孤独。
66、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方法》,存诗约400首。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67、《竹里馆》全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较佳表述。此诗曾被选入语文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