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贝句子迷》汇总李德裕共57句精选好句子,如果您对这些李德裕比较喜欢的还,可以分享到朋友圈给更多句子迷!这57精选好句内容分别是:
1、唐敬宗年轻,初登大宝,感觉自己美美哒。他派使者向各地要贡品,浙江的任务是:
2、意思是说,恰逢敬宗遇到事情习惯于拖沓从旧,于是准许刘从谏承袭父职。如果不对泽潞加以讨伐,朝廷还如何向天下传布命令?如果李德裕只是基于当时的地理位置做出的形势判断,那么唐武宗绝不会如此坚定的要讨伐泽潞。这是因为李德裕提及唐敬宗。
3、《李德裕》宰相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4、以至于,《旧唐书》曾这样评价李德裕“论政事,则萧、曹避席”而这句评价的意思则是,李德裕议论起政事,连汉代的萧何、曹参都要避让。史书对李德裕的这一评价,日后则演变成为了出名的词语典故“萧曹避席”
5、同年闰七月,李德裕听取降将高文端的建议,筑夹城围困潞州,断绝固镇寨水道,并招降洺州守将王钊。八月,唐军先后收复邢州、磁州。昭义军将领郭谊、王协遂杀死刘稹,投降唐军以赎罪。李德裕对武宗道:“刘稹稚子,年幼无知,昭义军之所以敢对抗朝廷,郭谊等人才是罪魁祸首。现在势穷力孤,又杀死刘稹,以图赏赐。这种人若不诛除,何以惩治恶人?”武宗赞同,命石雄进入潞州,将郭谊、王协等人械送京城。
6、就靠着钱财思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作风,李德裕顺利平定了浙江的兵变。
7、当时回纥大肆劫掠,d项、退浑等部落都不敢抵拒。李德裕制定了奇袭乌介可汗、夺回太和公主(唐宪宗之女,和亲公主)的策略,并推荐猛将石雄,唐武宗便将方略告诉刘沔。刘沔命石雄率三千骑兵为先锋,自己率大军继后。石雄在夜晚利用地道奇袭乌介可汗牙帐。乌介可汗身受重伤,仓皇而逃。刘沔也率大军赶到,在杀胡山大破回纥军。太和公主得以回朝,李德裕也因功进位司徒。
8、③臣总角时,亟闻耆德言卫公故事。是时天子神武,明于听断;公亦以身犯难,酬特达之遇。言行计从,功成事遂,君臣之分,千载一时。观其禁掖弥纶,岩廊启奏,料敌制胜,襟灵独断,如由基命中,罔有虚发,实奇才也。语文章,则严、马扶轮;论政事,则萧、曹避席。罪其窃位,即太深文。所可议者,不能释憾解仇,以德报怨,泯是非于度外,齐彼我于环中。与夫市井之徒,力战锥刀之末,沦身瘴海,可为伤心。古所谓攫金都下,忽于市人,离娄不见于眉睫。才则才矣,语道则难。
9、又过了几个月,刘禹锡问李德裕看后有什么评价。李德裕说:“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看来,李德裕有些不好意思。不过,从李德裕的言辞看,却也可以看出这位宰相对于收揽人才一事,心中并不以为然。
10、各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有许多层面的因素影响,唐武宗君臣讨伐泽潞也不例外。在当时财政紧张、兵力不足的条件之下,依然坚持出兵讨伐,必是有多重因素叠加使其矛盾激化,才会产生矛盾爆发。
11、②李德裕功烈光明,佐武宗中兴,威名独重。
12、范仲淹:李遇武宗,独立不惧,经制四方,有相之功,虽奸d营陷,而义不朽矣。
13、此外,李德裕在会昌辅政期间,还助武宗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革新意味的变革。这中间,唐武宗在位的时期,先后推行了裁撤冗官、令僧侣还俗等政令,而李德裕则是这些政令坚定不移的支持者。虽然,这些政令到了唐宣宗在位时期,全部都被恢复。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些变革的政令,在当时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试想一下,如果唐武宗在位的时间更久一些的话,在李德辅佐下,中晚唐的颓势说不定能够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14、李德裕靠“恩荫”入仕,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这一点让很多通过科举入仕的官员对他很有意见,以至于以讹传讹说他是个不学无术的“投机者”。
15、历史上李德裕在会昌辅政期间,所展现出的才干,可以说是李德裕能够备受后世推崇的一个重要原因。
16、而梁启超又把李德裕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为“中国六大zz家。”
17、给这样的家庭当儿子,李德裕不需要考虑首都的房价,也不用辛苦投简历,直接就能走上仕途。
18、欧阳修:赞皇文辞甚可爱也。其所及祸,或责其不能自免,然古今聪明贤智之士不能免者多矣,岂独斯人也欤!
19、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20、《旧唐书卷十八上·武宗纪》李德裕门第显赫,他爷爷李栖筠做过御史大夫,父亲李吉甫在唐宪宗的时候做过宰相
21、诚然,李德裕的一生始终辗转于各地,但即便如此,李德裕每到一地或是每做一事,总能做到尽善尽美。
22、李德裕幼年时便姿质不凡,唐宪宗对他非常赞赏,常把他抱坐在膝上,李吉甫也常在同僚面前称赞儿子的敏辩。宰相武元衡召见李德裕,问道:“你在家都看些什么书?”想借此试探他的志向,李德裕却缄默不言。次日,武元衡将此事告诉李吉甫,嘲笑不已。李吉甫回家责备李德裕,李德裕答道:“武公身为宰相,不问治国之道,却问我所读何书,这是成均、礼部该管的事。武公所问不当,我因而不答。”武元衡得知,不禁大惭。
23、这李德裕呢,年少是嘲笑武元衡不专心国事,长大之后,成年之后,掌权之后,自己又是如何呢?
24、④德裕之相也,首请政事皆出中书,仇士良挟定策之功,而不能不引身谢病以去。唐自肃宗以来,内竖之不得专政者,仅见于会昌。德裕之翼赞密勿、曲施衔勒者,不为无力。
25、外部有藩镇割据,尤其以河朔三镇为甚。草原上,回鹘崛起。内部有太监专权,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甘露之变”,朝廷大臣被杀了一大半。
26、元和十一年(816年),张弘靖出镇太原,担任河东节度使。李德裕被辟为掌书记,历授大理评事、殿中侍御史。元和十四年(819年),张弘靖卸任回朝。李德裕则实授监察御史,回到台省任职。
27、这一年,李逢吉拜相。为了显示大唐的民主制度,还需要有几个人出任宰相,与李逢吉组成执政班子。
28、李德裕不喜欢读四书五经,不喜欢参加科举考试,只对zz感兴趣,看的都是汉书、左传,甚至还当面批评老前辈武元衡。
29、所以说,后世对李德裕的种种赞誉完全合乎情理。因为杜牧与牛僧孺的关系,他受到排挤。其实,杜牧并没有参加任何d派,别人诬陷他是牛d的人,依据是杜牧曾经在扬州的幕府中任职。李德裕和牛僧孺有过节。。。朝廷中的大官,都应该由公卿子弟担任,因为他们熟悉朝廷的事务和礼仪,出身贫寒的人,即使有出众的才能,当官之后,因为不熟悉朝廷事情,也不能称职。宦官专权,是唐王朝一大毒瘤。宦官在外勾结藩镇,在内扰乱朝政,陷害忠良,贪污受贿,甚至左右皇帝,无恶不作。李德裕对宦官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极力反对宦官专权。
30、李德裕再次硬怼皇帝:“唐太宗让李大亮不要进贡鹰犬、唐玄宗禁止江南捕鸟,这么伟大的皇帝都能克制自己。你特么还这么猖狂?”
31、中晚唐时期,刘禹锡出生于772年,李德裕出生于787年,作为同时代的两位名臣、诗人,尽管年龄相差15岁,但因为意气相投,喜好相近,在镇江曾有过一段酬诗唱和的历史佳话。
32、梁启超先生则将李德裕列入“中国古代六大zz家”的行列。而在李德裕生活的年代,当时的晚唐诗人李商隐更是赞誉其为“万古良相”可见,中晚唐时期的宰相李德裕,始终都是后世推崇的一个对象。
33、②李德裕自以门荫起家,远嫌疑而名位亦伸,既有以谢荐绅之怨怒;其知贡举,榜发而有“相将白日上青天”之誉;迨其贬窜,而有“八百孤寒齐下泪”之思;持此以摘发奸私而快其诛鉏,何求而不克乎?幸而德裕之于唐,功过相半也,使德裕而为温体仁之奸,唐亡于其手而众且欣戴焉。
34、他把李德裕从淮南请回来,他们要君臣联手,做一些大事业。
35、昭义的战争持续了半年,顺利结束,首犯全部被押解进京。
36、头领多次想捕杀李德裕,结果不但捉拿不到,反被戏弄一场,心里更是怀恨,一心要把李德裕除掉,便派人四出寻捕。有一天,几个歹徒在河边碰到一个打鱼的老头,便问道:“你知道李德裕在哪里吗?”老头摇摇头,却趁歹徒们不注意,他从身旁的树上捋了一把树叶,扔进河里,霎时变成一群群肥鱼。歹徒们一见,马上跳进河里去捉鱼。老头子却背着鱼窭,唱着山歌回家去了。歹徒们把鱼捉到岸上一看,刚才活蹦乱跳的肥鱼,全变成皱巴巴的树叶,可是那位老头子却不知去向了。这个老头,原来就是李德裕。
37、816年,30岁的李德裕到太原投奔河东节度使张弘靖,担任了秘书长。
38、平回鹘、定藩镇、遏宦官、整吏治
39、唐朝的科举从来跟老百姓没有半毛钱关系。
40、③李宗闵、牛僧孺攻李吉甫,正也;李德裕修其父之怨而与相排摈,私也。乃宗闵与元稹落拓江湖,而投附宦官以进,则邪移于宗闵、稹;而德裕晚节,功施赫然,视二子者有薰犹之异矣。
41、可见,李德裕的才能早在会昌辅政前便已经展现得淋漓尽致,奈何武宗继位前,朝局近乎被“牛d”通盘掌握。
42、直到唐武宗继位后的会昌三年刘从谏亡故,昭义镇的问题则又被放到了桌面上。这是因为,刘从谏亡故后其侄子刘稹则欲效仿“河朔三镇”进行割据。面对这样的情况,唐朝的朝堂大体分成了两派,一方认为唐朝应承认昭义镇的割据,而另一方则以李德裕为主,其力主对昭义镇进行征讨。后面的历史也表明,李德裕的力主征讨昭义的决定是正确的,唐朝最终斩断了昭义镇刘稹试图割据的野心。那么,历史上的李德裕,为何力主平定昭义镇叛乱?
43、唐武宗崇信道教,道士赵归真很受宠信。李德裕进谏道:“赵归真是敬宗朝的罪人,陛下不应该亲近这种人!”武宗不以为然的道:“朕只不过是在无事之时和他谈论道教,以便消除烦恼而已。至于朝政大事,我肯定是要和你们这些宰臣商议的。”李德裕再谏道:“小人趋利,就像飞蛾扑火。听说近十多天来,赵归真的府门前,车马拥挤,不少人看他得陛下的宠爱,争相去和他交结。希望陛下深加戒备。”可惜武宗未能听取。
44、那么,李德裕为什么要打压白居易呢?
45、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1月),李德裕在崖州(今海南海口东南)病逝,终年六十三岁。咸通元年(860年),右拾遗刘邺上奏唐懿宗,称赞李德裕辅政时的功勋,请求对他加以追赠。唐懿宗遂恢复李德裕太子少保、卫国公的官爵,并追赠他为尚书左仆射。
46、李德裕担任宰相的5年时间,所有的成绩都是用兵:破回纥,平泽潞。
47、李吉甫听后大喜,急忙把这个答案告诉武元衡,武元衡很惭愧。李德裕也因此出了大名。
48、晚唐的国力一直没有恢复,节度使和中央两条心,要改革没法改革,只能一天熬一天,而且昭义的地位很特殊。
49、因为他还有个好爸爸——宰相李吉甫。
50、平定泽潞:会昌年间,刘稹请求袭任泽潞节度使,但李德裕坚决反对。他采用分化瓦解的方略,孤立泽潞镇,同时又征调成德、魏博、河东等藩镇兵马,合兵进攻泽潞,最终平定泽潞之乱。
51、可国人对于神童,尤其是那种口才出众,得理不饶人的神童一贯欣赏。昔日有人评价孔融“儿时了了,大未必佳”虽然有些吃不到葡萄的酸味,不过也不是没有道理。孔融成年后虽然号称博学,可是除去一张利口,于治国之道一窍不通,于是才会在北海太守任上,搞得黄巾乱起,被起义军追着屁股猛打。
52、开成五年(839年),唐武宗继位,将李德裕从淮南召回朝廷,拜为宰相,授其为门下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唐武宗不理朝政,屡次出猎游幸,至深夜方才还宫。李德裕加以劝谏,被册拜为司空。会昌元年(841年)四月,李德裕奏请改撰《宪宗实录》,命史官删除父亲李吉甫在元和年间不善的事迹,遭到时人非议。
53、刘氏统治泽潞危害唐武宗统治
54、李湛:卿文雅大臣,方隅重寄。表率诸部,肃清全吴。化洽行春,风澄坐啸,眷言善政,想叹在怀。卿之宗门,累著声绩,冠内廷者两代,袭侯伯者六朝。果能激爱君之诚,喻诗人之旨。在远而不忘忠告,讽上而常深虑微。博我以端躬,约予以循礼。三复规谏,累夕称嗟。置之座隅,用比韦弘之益;铭诸心腑,何啻药石之功?
55、除了打击回纥之外,会昌辅政期间的李德裕,还曾助唐武宗解决了当时泽潞镇的叛乱。唐武宗会昌三年,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病故,其侄刘稹欲效仿“河朔三镇”实行割据。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除李德裕以外的群臣,全都认为朝廷应承认其割据。
56、君臣联手,彻底压服了藩镇想要割据的念头。
57、爸爸是宰相,就能直接给你个高起点——一句话让你进入部委、省直单位都是合乎法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