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贝句子迷》汇总屈原的离骚共57句精选好句子,如果您对这些屈原的离骚比较喜欢的还,可以分享到朋友圈给更多句子迷!这57精选好句内容分别是:
1、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
2、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3、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
4、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5、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6、《离骚》作为长篇巨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描述了诗人和当朝统治者的矛盾,即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二是描述了诗人心灵的痛苦和纠结,即进取和退隐的矛盾。
7、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9、屈原离骚节选快速背诵的方法:首先一定要先梳理一次内容,然后编成一个小故事,背的时候结合小故事一起背。
10、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11、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12、楚顷襄王即位,更是昏庸无道,听信令尹子兰的谗言,再逐屈原于沅湘一带,从此楚国内乱频仍,国无宁日。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郢都,楚亡。白起被称为“杀神”,在秦赵长平之战中将赵国降卒40万全部坑杀,只留下240个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白起的暴行印证了泰戈尔的名言:“当人是兽时比兽还坏。”
13、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14、诗人从自己的家世和出生写起,回顾了自己有生以来的努力、追求、奋斗以及所遭受的失败,满腔悲愤地表述了矢志不渝的精神和九死未悔的态度。
15、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
16、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17、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18、「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19、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
20、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21、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22、《屈原的离骚》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23、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24、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25、屈原在《离骚》中了“香草美人”的意象。作品中香草之美名不胜枚举,诸如江离、辟芷、幽兰、荃蕙、杜衡、菌桂、揭车等等。然而,屈原并非简单描写这些香草的芬芳,而是以此作“比”,引类譬喻,“以美辟美”,用兰芷等香草比喻人的高洁品质。与此相对应,“以恶辟恶”,诗中萧艾、茅草等恶草则是丑恶的化身。评价美与丑、善与恶,在诗人的笔下化作世间草木,用芬芳诠释高洁雅丽,用臭恶诠释丑陋奸佞,屈原的笔下,这幅四季的花草图赋予了生命的意义,承载着道德与品质。《离骚》中的“美人”意象,或比喻君王,或比喻善人,或以此自喻。屈原与楚怀王君臣并不和谐,可屈原不甘心君王的堕落和楚国的式微,他忧虑愤懑,如“美人迟暮”就是对楚怀王的担忧与无可奈何。
26、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
27、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
28、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29、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30、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31、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32、南宋词人刘克庄在金人入侵的形势下,赋诗言志,颂扬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自己决不屈膝投降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33、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34、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带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zz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自屈原以来,“香草美人”就已经成为了高洁人格的象征。(有柳宗元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35、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36、揽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
37、《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370多句,2400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zz抒情诗。王逸《楚辞章句》题作《离骚经》,宋代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指出:“盖后世之士祖述其词,尊之为经耳。”也有人称之为《离骚赋》,或简称《骚》。自汉迄南北朝,《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离骚》中诗人用了许多比喻,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丑恶,抨击了他们的奸邪、纵欲、贪婪、淫荡和强暴。同时,他也塑造了坚持正义、追求真理、不避艰难、不怕迫害、热爱乡土和人民的人物形象。
38、《离骚》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即自“帝高阳之苗裔兮”,至“岂余心之可惩”,为前一部分;从“女嬃之婵嫒兮”,至“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为后一部分。
39、中国文学观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创作方法源远流长,现实主义导源于《诗经》,浪漫主义导源于《楚辞》。《离骚》的浪漫主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离骚》展现了作者爱国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为实现这种理想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他殷切希望楚国能实行修明法度、举贤授能的“美政”,再现尧舜禹汤文武和三后那样的自己心目中的盛世,所以他极力赞颂道:“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他为了理想,坚持不懈,上下求索,九死未悔。第二是大量的浪漫主义手法。
40、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这首诗本身找证据是好办法。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自疏”意味着主动的态度,不是“被放”。
41、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42、(11)求神。141至151共11行;
43、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44、《离骚》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汉代以后,后世文人无不对屈原推崇备至。究其原因,似可归功于屈原那砥励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以及在逆境之中敢于坚持真理、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屈原的遭遇是中国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士子普遍经历过的,因此,屈原的精神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西汉贾谊因为才高受嫉,谪迁长沙,作《吊屈原赋》,以屈原自拟。司马迁向以“立德、立功、立言”自励,“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报任安书》),却惨遭宫刑,司马迁从“屈原放逐,著《离骚》”的事迹中汲取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完成了《史记》的撰述。梁代钟嵘《诗品》说李陵的诗作“其源出于楚辞。文多凄怆,怨者之流”。
45、《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离骚》是战国时期出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zz抒情诗。《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46、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47、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48、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49、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50、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
51、《离骚》作为长篇巨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关于它的内容层次,历来也有各种各样的分法。大致说来全诗分九部分:
52、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53、(5)失败后自我反思。54至65共12行;
54、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55、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最后,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56、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57、前一部分描写屈原对以往生活经历的回顾。叙述屈原出身于与楚王同姓的贵族家庭及其生辰名字;描写他自幼就努力自修美德、锻炼才能,并决心报效楚国的愿望;描写他激励引导楚王“及前王之踵武”,使楚国富强的理想,和辅助楚王进行zz改革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