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贝句子迷》汇总房玄龄名共61句精选好句子,如果您对这些房玄龄名比较喜欢的还,可以分享到朋友圈给更多句子迷!这61精选好句内容分别是:
1、据《贞观政要·任贤》记载,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的一天,唐太宗与宰相班子成员一起宴饮,令王珪点评一番各位宰相的长处。王珪首先说到的就是房玄龄,评价他“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这个评价,道出了房玄龄的勤勉和担当。
2、房玄龄跟随李世民31年,当了22年的唐朝宰相,始终屹立不倒,除了他勤勤恳恳,忧国忧民外,还有一个根本诀窍,那就是他了解李世民。注意,房玄龄了解李世民,并不是一味地拍李世民的马屁,他所做的,只是在了解李世民的前提下,把一个宰相的本职工作做到更好,毕竟,只有了解君王,才能更好地辅佐君王。正如《房玄龄碑》中所述的那样:圣贤同德,君臣协志……
3、这类的话令我们熟悉,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论功封赏时都会说这些话的,李世民也不例外,现在大局已定,国家开始进入和平时期了,俗诒说文安邦、武定国吗。现在正是这种局势,所以李世民也是刻意地去抬高文臣的社会地位,用来抑制武将和约束武将,这是封建社会较高统治者惯用的zz手腕。
4、太宗当朝驳斥这位亲叔叔,称他屡战屡败,而房玄龄却是“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位居一等乃实至名归。
5、在给李世民打工之前,房玄龄毫无地位,《新唐书·烈女传·房玄龄妻卢》用“微”字形容他的身份。虽然《新唐书·房杜》说他在隋末当过羽骑尉之类的官,以世家子身份投靠了李世民,但这样写是为了给他面子,毕竟这是他的正史,不能写得太惨。
6、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唐初齐州人,房彦谦之子。579年,己亥年(猪年);南朝陈太建十一年;北周大成元年;大象元年;高昌延昌十九年;西梁天保十八年。
7、环球历史|当毒品成为全村的经济支柱,一个繁荣的地狱!
8、李世民大怒,既然你要死,就赐你一杯毒酒。卢氏听完,没有犹豫,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李世民惊呆了,当即表示,这样的女人,连我都怕,何况房玄龄呢?
9、说起大唐开国名相,人们就会想起房玄龄。房玄龄,名乔,齐州临淄人。唐初出名zz家。太宗贞观年间十八学士之一。在他任宰相期间,对于唐朝初年“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10、尉迟敬德给房玄龄加油打气,兄弟你别怕,这两位美人可是陛下赏赐的,想必嫂夫人也没有那么大的胆子敢动她们的。
11、有唐一朝房门“五代三宰相”临淄系房氏玄龄公相太宗,河南洛阳系房氏房融相武后,其子房琯公相玄肃二宗。房氏家族于此时备极荣光。后唐宰相兖州房知温是其七世孙,南宋高宗朝大学士房来(王来)是其十五世孙。
12、“颜谦居家,每子侄定省,常为讲说督勉之,亹亹(wei形容勤勉不倦)不倦。”就是说房颜谦经常告诫子侄为学、做事要勤勉不倦。
13、贞观十九年,即公元645年,李世民御驾亲征辽东,命令皇太子在定州监国,房玄龄在长安留守,得以便宜行事,不须奏请。有人前往留守办公室,声称要告密。房玄龄问你要告谁?得到的回答是:“告您。”房玄龄马上把此人送到前线给李世民处理。李世民听到报告说有留台送来告发有人谋反的事,令人持刀列队,押上告密人,问他要告谁,回答:“房玄龄。”李世民早已料到这是怎么回事,立即大喊一声令将此人腰斩,然后下玺书批评房玄龄不能当机立断。
14、房玄龄在秦王府服务数十年,他谋略过人,而他的另一位搭档杜如晦则擅长决断,二人合称“房谋杜断”,李世民多次对房玄龄赞不绝口,认为房玄龄是他的“张良”。
15、司马光欧阳修韩愈杜牧郭子仪杨子云荀子贾谊墨子
16、唐王李渊入主长安后,建立了大唐王朝,房玄龄便出任秦王府参军记事,负责起草秦王府下的“表、启、书、疏”,相当于现在的机要秘书,深得李世民的重用和信任。
17、他本人自幼聪敏,博览群书,18岁时便以进士之身被授羽骑尉,初入仕途。
18、房玄龄出生于官宦之家,其曾祖房翼,后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袭壮武伯。祖房熊,字子,释褐州主簿。父房彦谦,好学,通涉《五经》,富有辩才,是魏、齐间的山东学者。
19、房玄龄在唐朝的地位很高,基本上算是唐玄宗谋臣中最为倚重的几人之一。入凌烟阁,封国公,位列三公,官居左仆射,可以说是自古文臣能得到的较高地位。
20、隋朝末年,李渊起兵太原,一路攻打长安,在大军经过渭水之北的时候,房玄龄拄着手杖,徒步来到李世民的营帐之外,前来投奔李世民。要知道,若李渊成功,较大的受益人也是他的嫡长子李建成,但房玄龄却投奔了李世民。房玄龄为何要这么做呢?可能有两种原因:
21、其实,房玄龄敢把人交给李世民,就说明他自己问心无愧。然而,若他真的私自把人杀了,他恐怕难敌众人的悠悠之口。所以,把人交给李世民,才能洗脱自己的污名。更重要的是,他认为,李世民嘴上在怪他,其实心里还是认同他的做法,因为他了解李世民。
22、而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那一方,情况却是恰恰相反的,所以说无论是从哪一个角度去讲,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也为了自己能够更加的被重用,房玄龄肯定会选择李世民而不会选择李建成,另外因为是战乱时期,不稳定因素太多。
23、其实,房玄龄并非不想娶妾,只是他命运不济,碰上了一个十分厉害的妻子,可以说,房玄龄是古代这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少数几个及其特殊的例外——怕老婆。正因为怕老婆,所以他不敢娶妾;正因为怕老婆,所以他宁愿与妻子厮守一生也不愿意违背妻子的意志。身居宰相之位,却整日苦守着一个老色衰的老婆,这不仅令与他同朝的许多官员不解,而且令唐太宗李世民也甚是不解。如果说他故意在朝廷百官中树立一个良好榜样吧,可唐太宗曾私底下派出过官员跟踪他的私生活,丝毫没有发现他有“出轨”的迹象;如果说他是故意做给唐太宗看吧,却也没有必要,在唐代这个三妻四妾还象征着男人身份和地位的社会,根据本没有必要通过这种途径来显示自己的美德。
24、卢氏虽然对房玄龄管得严,但是她也是出于爱,爱得越深越害怕失去的那种,她特别紧张房玄龄和别的女人来往。除了讨厌房玄龄和其他女人交往这一点,卢氏就是一个“三好妻子”,深爱着房玄龄,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房玄龄。
25、房玄龄见此也是老泪纵横,悲痛不已。
26、卢氏见皇帝陛下是真的要问罪的样子,也有些害怕,但是比起其他女人来和她抢丈夫来说,她又是不怕的。
27、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息”。
28、中华房氏文化非常QQ群67938565房氏网主站:http://fang.org.cn房氏网精神家园http://bbs.fang.org.cn
29、道安张仲景聂耳沈周王安石曹植曹丕曹操司马迁
30、无论是哪个朝代,它的兴盛与否都离不开这样的有能之士。
31、武德九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贞观十一年封梁国公;贞观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贞观二十二年七月廿四癸卯日,房玄龄病逝,谥文昭。
32、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齐州临淄人(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相公庄镇房庄村),房彦谦之子。唐朝初年名相。
33、杜如晦听闻大为感动,这也让二位至交的友情更加深厚,在朝政之上更是配合默契的黄金搭档,以至于后世以“房谋杜断”来评价两人。
34、►关注|每天三分钟,知晓天下事
35、有一次,李世民突然想起房玄龄从不批评自己,于是对房玄龄说:“老房啊,你现在是宰相,辅佐我,我要是有做得不对的,你要提出来呀。”
36、唐太宗对老房这也是真爱了吧
37、然而隋末时节,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断征召劳役修建运河、新都,接连发动征伐高句丽的战争,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38、魏征多次指出李世民的缺点,李世民都暴跳如雷。有一次甚至要杀了魏征,若非长孙皇后巧妙劝谏,恐怕魏征已经不能幸免。
39、房玄龄听完,忍不住随口提了一个意见:我入宫时,看到有工匠在修缮北城门,其实,北城门还完好无损,何必劳民伤财呢?
40、被称为房谋杜断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美谈。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在当时看来,房、杜二人同心辅政,是合作得非常协调的,所以人们称赞他们“笙磬同音,惟房与杜”。如果您对我的回复满意,请给个好评,谢谢。
41、当然,房玄龄“妻管严”并不是因为卢夫人的河东狮吼真有那么强,而是因为二人的感情是患难与共中相处而来。
42、姜子牙杨炎韩非李冰张骞
43、房玄龄身为宰相,每天指挥百官,回到家中却怕老婆,一生从不纳妾,在那些迂腐的文人眼中,房玄龄似乎有些另类。然而,的房玄龄,不仅在家能宠老婆,而且还能在外助李世民赢得天下!
44、后人把开创贞观之治的房玄龄、杜如晦,和缔造开元盛世的姚崇、宋璟四人并称为“唐朝四大贤相”,其中,以房玄龄居首!
45、唐太宗为了表彰自己的得力功臣,便在皇宫一隅修建了凌烟阁,楼中收藏有真人比例的功臣画像,并加以供奉。
46、意思是说,房玄龄怕老婆,他的夫人卢氏生性强悍,而且善妒,不让房玄龄纳妾,李世民心疼房玄,几次送美女到房玄龄府上,都被卢氏退了回来。李世民大怒,以长孙皇后的名义召卢氏入宫,问他是要“不妒而生”,还是要“宁妒而死”?卢氏斩钉截铁地告诉李世民:“妾宁妒而死!”
47、唐太宗与房玄龄这一对君臣组合,可说是替大唐建立初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8、这段大意便是说房玄龄为政勤勉,公平无私,任人善用,吏治通达等等。
49、房玄龄自幼耳濡目染,颇承其父遗风。自幼聪慧,善诗能文,博览经史,精通儒家经书,又向父亲学得一手好书法,工草隶。18岁时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
50、意思是说,房玄龄辅佐李世民多年,为天下贤相。但是,房玄龄做过什么具体的贡献,好像又说不出来,唐朝一名相,房玄龄为何无事迹可寻呢?
51、长子房遗直,娶杜氏。嗣父亲梁国公的爵位,永徽初年,为礼部尚书、汴州刺史。弟弟房遗爱,娶唐太宗女高阳公主,拜为驸马都尉,官至太府卿、散骑常侍。公主骄横,密谋废黜房遗直而夺其封爵,永徽年间,诬告房遗直对她无礼。唐高宗令长孙无忌审理此事,查出了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谋反的情况。房遗爱伏诛,高阳公主赐自尽,诸子流放到岭表。房遗直以父亲的功劳特赦,除名为庶人。停止房玄龄的配享。五世孙房阶为大理司直;房阶子房鲁,字咏归;房鲁子房重,字慕,武功尉;房重子房谔,大理评事;房谔四子:房从约、房从绎、房从绚、房从绾。
52、房玄龄还未发迹之时,曾有一次病重难治,他将妻子唤至身前,对她说道:“吾病革,君年少,不可寡居,善事后人。”
53、后世史学家在评说唐代名相之时,也无不首推房玄龄,“唐代名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
54、贞观二十二年,房玄龄已过七十高寿,病重难愈。
55、每天下午5点,听闻天下!
56、然而即便是皇后亲自来劝,竟也被卢夫人严词拒绝。
57、李世民一听,不高兴了:“好你个老房,朕让你当宰相,是让你管理六部,你管这些小事干嘛?”
58、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重,太宗派名医为其医治,每日供给御膳,并亲临探望。临终之时,房玄龄对诸子说:“当今天下清平,只是陛下东讨高丽不止,正为国患。主上含怒意决,臣下莫敢犯颜。我知而不言,就会含恨而死啊。”于是抗表进谏,请求太宗以天下苍生为重,停止征讨高丽。太宗看见奏表,感动地对房玄龄儿媳高阳公主说:“此人病危将死,还能忧我国家,真是太难得了。”临终之际,李世民亲至其病床前握手诀别,立授其子房遗爱为右卫中郎将,房遗则为中散大夫,使其在生时能看见二子显贵。
59、在中国历史上,能够辅佐君王,实现天下大治与君臣间互相成就的,除了传说中殷商时期的伊尹、傅说之外,当数唐朝初年的房玄龄。房玄龄与“贞观之治”相辅相成:唐朝开国背景与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时代精神,为房玄龄提供了历史舞台;而房玄龄作为唐太宗治国理政的主要助手,为贞观时期制度规模的奠定、zz格局的开创、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以及各项对内对外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60、身为一朝宰相却惧内如此,何敢多言?
61、《房玄龄名》李世民给了卢氏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把两名美女领回家,第二个选择是喝掉毒酒,免得看到房玄龄再有别的女人。卢氏看了一眼房玄龄,毅然选择了毒酒,望着房玄龄,带着决然的表情喝下了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