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赠刘景文
1、(学古诗)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秦观
2、(学古诗)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
3、(学古诗)明日歌——钱鹤滩
4、(学古诗)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5、(学古诗)小儿垂钓——胡令能
6、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较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7、(学古诗)过零丁洋——文天祥
8、君:你,指刘景文。
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0、赠刘景文》是北宋出名文学家苏轼于元佑五年(1090)在杭州任知州时送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一首勉励诗,该作品是苏诗中的经典之作,脍炙人口。诗词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11、⑤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12、(学古诗)赠外孙——王安石
13、(学古诗)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14、(学古诗)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15、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写对朋友敬佩之情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赠刘景文/冬景作者:苏轼(宋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⑶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⑸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16、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17、(学古诗)鹿柴——王维
18、(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19、(学古诗)登鹳雀楼——王之涣
20、(学古诗)长歌行·汉乐府——郭茂倩
二、赠刘景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1、《赠刘景文》全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花凋谢。犹:仍然,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赠刘景文》的诗意: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举。一年好景君须记,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2、(学古诗)题诗后——贾岛
3、(学古诗)清明即事——孟浩然
4、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较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5、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6、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一作:正是)
7、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8、全诗的意思: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较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9、擎雨盖:喻指荷叶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君:你,指刘景文。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10、(学古诗)赐萧瑀——李世民
11、(学古诗)舟过安仁——杨万里
12、(学古诗)山居秋暝——王维
13、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情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14、(学古诗)鸟鸣涧——王维
15、(学古诗)山行——杜牧
16、赠刘景文通过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意在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表达了对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的思想感情。
17、(学古诗)清明——杜牧
18、(学古诗)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欧阳修
19、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20、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较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三、赠刘景文宋苏轼
1、(学古诗)农家——颜仁郁
2、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3、(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李白
4、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5、一句“荷尽已无擎雨盖”,写枯荷。荷出污泥而不染,本是高洁品质的象征,惟到秋末,池荷只剩残茎,连枯叶也已无存,确是一片凄寂,大有‘从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6、(学古诗)田间——汪楫
7、《赠刘景文》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号(东坡)居士。《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8、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9、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较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
10、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11、(学古诗)碛中作——岑参
12、《赠刘景文》中“擎雨盖”的意思是指荷叶。其中“擎”是举、向上托的意思,“雨盖”是指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赠刘景文(北宋苏轼)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3、(学古诗)雁门太守行——李贺
14、(学古诗)诗经.采薇——第六章
15、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16、(学古诗)题西林壁——苏轼
17、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8、他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不是简单地写荷、菊花朵的凋零,而把重点放在对荷叶和菊枝的描写上。那接天莲叶无穷碧,终荷花之一生,都是为映日的红的荷花增添姿色,而不可或缺。
19、(学古诗)八阵图——杜甫
20、如果文章中有错误欢迎留言指正,谢谢。
四、赠刘景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1、如今,荷叶都已经枯败了,再也看不到夏天那样碧绿的,好像举着一把遮雨大伞似的荷叶,亭亭玉立在那里繁茂的样子了。傲霜耐寒的菊花,虽然还有挺拔的菊枝依然生机勃勃,但美丽的花朵早已残败。不过,在这一年中仍然有值得你记住的最美景致,橙黄橘绿满眼收获正是初冬最美的时节啊!
2、第三句“一年好景君须记”爽性喝破,人人皆以萧瑟秋风、严寒冬日为苦,我却偏偏要赞它为“一年好景”,且谆谆嘱咐“君须记”,语言平淡无奇却给人以出乎意料之感。
3、纵观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诗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4、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较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5、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6、(学古诗)绝句两首——杜甫
7、(学古诗)山中送别——王维
8、(学古诗)夜立阶下——袁枚
9、(学古诗)题乌江亭——杜牧
10、(学古诗)望洞庭——刘禹锡
11、古人说:“情随事迁”,而苏轼在这首《赠刘景文》中用景移情,把日渐凋残的初冬一下子打扮成一片金黄翠绿,用笔雅淡温柔,却有不尽的蓬勃朝气。
12、(学古诗)赠花卿——杜甫
13、(学古诗)如梦令——李清照
14、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15、(学古诗)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16、(学古诗)枫桥夜泊——张继
17、(学古诗)凉州词——王翰
18、(学古诗)送朱大人入秦——孟浩然
19、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20、《赠刘景文》古诗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较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五、赠刘景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注释)(1)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3)最:一作“正”(4)君:你,指刘景文。(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2、赠刘景文的诗意翻译及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给他的朋友刘静雯(出名的季孙)的。这首诗的前两行抓住了“疲惫”和“菊花残”,描绘了秋末初冬的荒凉景象。“不”与“静止”之间有强烈的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抗寒的形象。最后两句话揭示了这首诗的目的。这表明,虽然冬季的景色是阴冷的,但它也有收获、成熟和收获的一面,这是比其他季节更好的。因此,诗人用来形容一个人已经度过了他的青春,但这也是一个黄金阶段的成熟和伟大的成就在生活中。他鼓励朋友们珍惜美好时光,乐观向上,不懈努力,永不消沉,永不自卑。摘要苏轼的《给刘静雯》是元友五年(1090年)苏轼在杭州任之洲的时候写的。《跳溪渔人群谈》说,这首诗吟诵的是初冬的风光,
3、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4、这是苏轼的一首诗歌,比喻句就是一句,有关解释如下:原诗:赠刘景文/冬景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一作:正是)翻译: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较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解释这一首诗歌中的比喻句:一句吧荷叶比喻成雨伞一样的东西,也就是”擎雨盖“,所以这一句是比喻。
5、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6、《赠刘景文》是北宋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7、《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七言绝句,是赠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苏轼用托物言志的方法,抒发广阔的胸襟,饱含对好友的支持和劝勉之意。
8、(学古诗)望江南——温庭筠
9、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10、(学古诗)蜀相——杜甫
11、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咏吟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较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世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12、(学古诗)春夜喜雨——杜甫
13、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景文时,刘景文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景文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刘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14、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15、(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⑶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⑸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16、(学古诗)石头城——刘禹锡
17、(学古诗)登飞来峰——王安石
18、言外之意是用这个时节,来比喻朋友刘景文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正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他及时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19、(学古诗)江南春——杜牧
20、(学古诗)观沧海——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