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文赏析
1、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2、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3、“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
4、给你简单解释下:一个,芙蓉有两大特点被文人抓住了,一是花的美艳,二是开在秋天。“若在春风怨更多”的含义在于春花种类繁多,芙蓉便要落入群花争艳的俗套里面。而芙蓉是君子花,不愿在世俗中攀比,恰好说明了她不愿与春花争艳,与夏花比美,而要待到秋天才开放的洁净性格!第二个表现手法,主要是拟人。赋予芙蓉人的性情与品格表达的效果使诗句更加惟妙惟肖,也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雨后慰池上芙蓉"实际上不是安慰,而是一种对高品格的追求和对追求者惺惺相惜的人生写照。

5、新定,指郡名,新定郡即睦州,范仲淹众多贬谪之地之一。感兴,因事因景引起的感想。五首,五首五言绝句,因其题材相同故统一在一起,命名为新定感兴五首。
6、(问)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7、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8、诗人不直接去抒写,而是“自爱残妆晓镜中”的情人,残妆晓镜中的她,钗环参差不齐,绿色丝缕丛杂不整。
9、开头:交代时间地点、奠定基调、渲染气氛、为下文铺垫。
10、史书称他“生而目有光芒,为人才气超迈,
11、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
12、扎扎实实,关注不后悔
13、“看试手,补天裂”,想必陈亮看到老泪纵横,他当即再回道“壮士泪,肺肝裂”(《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
14、一首,数仞黄堂上,题名仅百贤。高高的太守的公堂之上,留下名字的太守仅仅百人。范仲淹初到新定,见到公堂之上留名的前任官员,历史浓缩成了一个个人的名字,自己也将留下名字在这里,但一个“贤”字就提出了做官的目标,要想留下一个贤名,必然要做一个好官。孤高宋开府,千载可拳拳。这两句细化了目标,孤高,孤特高洁,有自己的追求不同流俗,宋开府,指唐代名相宋璟。拳拳,指恳切的心情,这里指宋璟为民做事的恳切心情,也指作者至今想到宋璟仍心怀崇敬的心情。
15、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6、虚写:(下面判断是不是虚写的三个小技巧要记牢哦~)
1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8、《三五七言/秋风词》李白〔唐代〕
19、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中,可以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20、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二、苏轼赠刘景文古诗文赏析
1、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2、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争插新桃换旧符。春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3、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的记录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末段忽生异境,以切身的体验,推己及人,进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这种非现实的幻想建立在诗人许身社稷,饥溺为怀的思想基础上;而博大胸怀之表现,则使作品放射出积极的浪漫主义光辉。
4、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5、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6、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8、《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宋代〕
9、二人一见如故,立即结为莫逆之交。
10、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11、(这个不光是在古诗歌里面有用哦,现代文中也同样适用呢~)
12、陈亮收到信后,也和了一首《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13、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14、(做这个题的时候还是要先看题目问的是什么~看到关键字“描写角度”,心里面就有底了,那答题轮廓就是我们的正侧描写啦,是不是看完了感觉soeasy呢?接下来我们看看标答是怎么解释的呢~)
15、在一条僻静的深山小溪上,有一只小船,船上有一位垂钓者。风雨迷茫,他卷起钓丝,走进篷底,拿出盛酒的瓦罐,面对着风雨自斟自饮。
1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视角变化)
17、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18、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江干日清旷,寓目一搘筇。江干,江边。搘筇,拄着竹杖。江边的风景因太阳高照而更加开阔美丽,诗人一个人拄着拄杖出外游览。首联交代了外出的缘由是观景散心。落叶信流水,归云识旧峰。一个“信”字,一个“识”字写出自然景物的自由自在,也就是诗人自己的自由自在的心境。诗人回归自然的渴望不能不说流露无遗。兰荪谁共采,凫雁自相從。诗人说自己要采集兰荪这类香草,有谁和自己一起去采呢?诗中提到是凫雁,还是回归自然,采集香草是一种象征,屈原采集香草象征追求美好的理想。莫爱苹风起,波来千万重。最后一联,陡然一转风起波来,诗人用了“莫爱”二字似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提醒,及早远离zz风波回归江湖才是自己人生的另一种选择。
19、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20、(大意是说:我举杯与你在长亭话别,看你不愿做官,自由洒脱的性格很像陶渊明,而你的儒雅睿智,突出的zz才能,又有诸葛孔明之遗风。还记得吗?当时我们在林间分手的时候,不知哪里风来的一只鸟鹊,把树梢的积雪踩踏掉,正好落在我们头上。难道是要我们头上多长点白发吗?冬日里草木枯萎,我这里的山水萧条得不成样子,只有在梅花的点缀下,才成一道风景,而你就是那一枝疏梅,可世上没有几个你。哎,横空掠过的两三雁,看起来也萧瑟得很,那情形就好像我国萧瑟的爱国志士……
三、醉落魄重午的诗文赏析
1、这样一唱一和不知多少回,那首出名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也在此间诞生。
2、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3、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4、小题1:(2分)梅子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小题1:(2分)抒发了诗人对田园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小题1: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从诗句中找出能反映初夏季节特征的景物。小题1: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从诗句中,体会诗歌的主题中心。
5、实用价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6、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一联的“静”字。二者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7、(描写景物的方法——远近结合)
8、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9、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10、(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
11、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12、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
13、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14、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5、老铁们,这个礼包今晚截止啦啦啦!
16、(答案)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17、这一首五言律诗,是游乌龙山乌龙寺时所作。前两联写乌龙山,后两联写乌龙山寺。先写山后写寺,这样安排使寺有了阔大的背景,突出了寺是远离尘世的清修之地的特点。写乌龙山的山间云气高低远近自由自在,怎不令作者向往。写乌龙山寺的花,鸟,草,人。花是异花,鸟是乐鸟草是灵草,人是隐人,只有鸟儿才能见到异花,只有隐人才能知道的草,鸟因此而乐,隐人也因此而乐,无一样不令作者向往。山林里的僧人隐居修真的生活安静自在,作者宦海浮沉,到此自然心生羡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者厌倦尘世的烦扰,悄然有归隐之意。
18、刘琨的诗文激昂悲壮,充满对战乱中的流民的同情和抵抗敌人的决心。被囚后所作的《重赠卢谌》和《答卢谌》诗是其代表作。《重赠卢谌》此诗前半段引用了姜尚、管仲、陈平、邓禹等人的典故,用以激励卢谌,并期望他营救自己,也表达了对晋室的忠诚;后半段描述了自己壮志未酬的心情:“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钟嵘《诗品》将其诗定为中品,评道:“其源出于王粲。善为凄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琨既体良才,又罹厄运,故善叙丧乱,多感恨之词。”。
19、魏初写给妻子的这首词,道出了很多人共同的心愿
20、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四、李白把酒问月诗文赏析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3、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4、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对联?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6、我们可以从现在课本内容的变化判断出未来考试的趋势,现在的古诗词鉴赏变得越来越重要,几乎成为了在语文考试当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同时所占比的分数也决定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取得高分。鉴赏较难的便是古词,一整篇词序的篇幅较长,并且存在很多意义,很难理解的生词连接,还有很多表达具体语气的语气词存在,如果整篇文章的大体思想和表达意思,自己无法理解,根本不可能一针见血地找出正确答案,更不要想依靠字数去获得辛苦分。古诗词的鉴赏是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具体分析的,如果做题只是一心图快根本不可能很好的去触碰到得分点,因此在拿到试卷的时候,先去进行一遍整体的浏览,看出这篇词所表达的整体中心思想,然后再结合具体诗句去进行分析鉴赏。
7、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8、五将已经深入敌境,前军只有一半返回。
9、实用上,搞不清“传颂”与“传诵”区别的人很多。因此,使用两个词时误用现象很严重,下文就是较为典型的病例:《岳阳楼记》是其传颂千古的名作……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调。(某网一历史名人《范仲淹简介》)“传颂”指辗转传布颂扬,如:人们传颂着这个感人的英雄事迹。“传诵”有辗转传布称道的意思,如传诵英雄事迹,这一点与“传颂”差别不大;但“传诵”还有辗转传布诵读之义,如“这些经典文章都被广泛地传诵”,专门用于修饰“诗文”,这层意思是“传颂”所没有的。例文中要传布的是“诗文”,因此应改为“《岳阳楼记》是其传诵千古的名作。”。
10、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11、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工笔细描的方法就是将人(作者)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和感觉等所感知的事物的形体、情态、声音、色彩、气味以及感受等细致地描写出来的一种方法。描写时常采用形容、修饰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等细腻的笔法对描写对象从正面做充分且具体的描绘刻画)
12、此诗抒发了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充分地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
13、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14、共商抗金大业,长歌相答,共抒爱国豪情。
15、高岚指天近,远溜出山迟。万事不到处,白云无尽时。异花啼鸟乐,灵草隐人知。信是栖真地,林僧半雪眉。
1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7、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18、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1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2
20、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五、蒹葭诗文赏析
1、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
2、本打算归隐山林寻找佳境,又因与故友离别深感惋惜。
3、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5、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6、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7、这首诗十分形象的体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热情豪放,“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得意须尽欢”。全诗气势豪迈,感情豪放,言语流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消愁,感叹人生易老,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8、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
9、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10、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11、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12、颈联高度概括,终南山尺幅万里。讲述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
13、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14、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15、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对鹓雏的爱好也猜忌不休。
16、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钻进青蔼眼前雾团沓然不见。
17、(注解)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8、还有谁怜惜我这个失意之人,只好弹着长剑独自归来。
19、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20、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