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句摘抄网》精选好句摘抄晏殊名篇共67句分享给大家欣赏,下面一起来阅读这些晏殊名篇吧!精选67好句内容如下:
1、(唐诗三百首15)张九龄《感遇其七》
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4、关注我,您每天即可阅读精彩内容
5、(宋)晏殊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全词以女子口吻诉说人生的离别相思苦,实则寄托了词人的感慨。
6、(唐诗三百首72)王维《送别》
7、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
8、欧阳修:《戏答元珍》
9、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0、(唐诗三百首75)王维《汉江临泛》
11、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2、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13、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14、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
15、所有的遇见,都是一种偿还
16、(唐诗三百首66)王维《杂诗(其二)》
17、总之,在晏殊五十年的宦海生涯中,他有时执掌朝廷中枢,有时主政地方,有时填词唱和。大多时,他平和低调,有时也耿介率直;大多时,他严谨周全,也偶尔鲁莽行事。他知人善任,有时也自食苦果。从他的圆融境界中,能看到儒释道的博弈、灵与肉的冲突、坚持与妥协的摇摆,甚至能看到他面对君恩不测、宠辱不惊的惶惑。这,就是晏殊的人生!
18、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19、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20、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21、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22、平台招募原创散文、小说作者&朗诵主播
23、试题答案:(答案)(小题1)庭下如积水空明(小题1)无可奈何花落去(小题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小题1)入则无法家拂士(小题1)化作春泥更护花(小题1)天街小雨润如酥试题解析:(解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名句的背诵填写能力,直接填写更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填写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些关键字,比如“徘徊”“俱”“酥”等字。
24、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25、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26、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
27、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28、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29、主题归纳:《浣溪沙》为晏殊的名作,是悼惜花落春残,感叹年华易逝之作,表现士大夫的淡淡哀愁,情致缠绵,凄婉隽丽,其中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主为传诵,脍炙人口。作者简介:晏殊,抚州临川人,北宋出名文学家、zz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30、绿杨芳草,是春天的景色,长亭送别,在春天更显得迷离,时光总是匆匆地,将年少光阴,很快跨过,离愁本就是苦的,又是难以捉摸的,尤其是杨柳纷纷、春雨凄凄的时候,仿佛无形的离愁化作了有形,让人梦断心伤。
31、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32、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3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3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5、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36、细细的眉,纤纤的腰,青春的美丽,在这位女主公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然而她却是终日厌厌倦梳裹的,为什么?因为“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归根结底,还是“情”字所致。
3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38、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39、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40、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41、⑷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谙:熟悉,精通。离恨:一作“离别”。
42、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43、(唐诗三百首20)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44、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词中无意间描写的现象,往往含有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45、“一曲新词酒一杯”在把酒听歌中淡淡道来,蕴含着对时间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深长叹惋。“去年天气旧亭台”是对物是人非,人生几何的深思。
46、老子高歌,为问嫦娥。
47、【晏殊名篇】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
48、寓意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赋得秋雨点滴行云覆院墙,飘萧微影度回塘。秦声未觉朱弦润,楚梦先觉薤叶凉。野水有波增淡碧,霜林无韵湿疏慌。萤稀燕寂高窗暮,正是西风玉漏长。
49、晏殊(991~1055)北宋zz家、文学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7岁应神童试,真宗召他与进士千余人同试廷中,他神气自若,援笔立成。赐同进士出身。从秘书省正字官至知制诰,进礼部侍郎。后因事出知宣州,改应天府。又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病卒于家,仁宗亲临祭奠。谥元献。《宋史》本传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他平居好贤士,范仲淹、韩琦、孔道辅、富弼等都是他提拔推荐的。
50、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51、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52、“夕阳西下几时回?”从人们视而不见的自然现象进行设问,以有限的生命来体察无穷的宇宙,给作品增添了厚重的哲理意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季节变幻,年复一年中周而复始。
53、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54、悦己,是较好的生活态度(经典)
55、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56、这首词是作者伤春之作。上阕主要写早春三月景色,具有很强的色彩感和活泼的气氛。下阕陡然一转,情绪一落千丈,本是满眼的春日生机,却会很快地消逝。全词语言灵动明丽,让人观之眼前一亮,意蕴含蓄绵长。
57、试题答案:小题1: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小题2: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小题3:我言秋日胜春朝 衡阳雁去无留意 小题4: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58、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59、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60、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61、(唐诗三百首70)王维《青溪》
62、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63、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64、(唐诗三百首44)李颀《琴歌》
65、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临川人(今属南昌进贤)人,北宋前期出名词人。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66、(唐诗三百首91)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67、寓意:借其他事物寄托本意。以凄凉的景象作渲染,写出情人之间的思念之情和无处诉说的怅然。有一种说法认为诗人借相思之情来抒发求得贤士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