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
1、沈从文《绅士的太太》:“凡是一切绅士的坏德性,他们都不曾缺少。”
2、一种是本性论道德观,以达尔文和美国动物行为学家德瓦尔(FransdeWall)的道德演化论为科学代表,以中国的孟子等为哲学代表,认为人类与动物是在一个链条上,只是存在层次上的差异。达尔文的观点前已论述,就德瓦尔来说,他将人类的道德看成是从灵长目动物的社会性中演化出来的,或者说,人类具有自然的天生的道德倾向。“我们在社会中经常利用的互惠行为也许是我们本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我们的本能。我们无须运用推理得出好人有好报这样的结论,我们也无须接受这样的教育,以违背我们更好的判断力。它只会在我们内心扎根并随着我们的成长而慢慢发展,这是无法消除的禀性,是通过教育得以培养还是没有受到教育的开化,完全看情况而定。为什么?因为自然选择已经选中了它,让我们从群体生活中获得更多利益。”(8)(p52)
3、我的道德思想是为了实现大家都能过上共同富裕的日子而努力奋斗!我热爱扶贫,真心希望所有的中国人都能过上好日子!(道德)。
4、如古代的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多妾。现在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
5、第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6、相互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7、第如果我们无法否认上述四点,那么,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的道德出自人类生物或动物本性,而并不是对人类本性的克服、改造和战胜!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9、无论是达尔文提出的问题(在群体内讲道德的人“吃亏”),还是博姆所强调的社会控制(只有惩罚了那些不讲道德的自私自利的人,才能为道德良心的演化开辟道路),都在提示我们一个问题,道德与人类本性是什么关系?依据进化论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来推论,无私利他作为普遍的道德法则是无法产生的;相反,多吃多占、剥削掠夺、损人利己之类的行为因为拥有更多的生存繁衍的机会,反而似乎是合乎人类本性的理所当然。这就是令人困惑的“利他悖论”!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很多专业教科书上看到了这样的“声明”:道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动物是没有道德的!不仅动物没有道德,而且人类的道德正是在改造、克服、战胜人类动物本性或生物本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近现代以来,在人文社会科学界占主导地位的人性假设就是人是有理性的自私自利的“经济人”,现代经济学、社会学、zz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几乎所有社会学科,都是在这一人性假设的基础之上,建立起自己的理论大厦的。
10、另一种是文化论道德观,以赫胥黎(ThomasHenryHuxley)、道金斯(RichardDawkins)为科学代表,哲学代表不计其数,如荀子、霍布斯(ThomasHebbes)、李泽厚以及一大批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伦理学家等。这种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道德是对人性的改造。在内心深处,我们并没有真正的道德。说到底,道德只不过是一种“文化涂层”,一层薄薄的装饰面板,正是这层涂层或面板掩盖了我们原本自私和野蛮的本性。这种道德观被德瓦尔形象地称之为“饰面理论”。道金斯说:“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物都是各自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成功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就是其无情的自私性。这种基因的自私性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性。”(9)(p3)他认为,道德来自教育,而不是人的生物本性。他说:“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希望为了共同的利益,建立一个人与人之间慷慨大度、相互无私合作的社会,那你就不能指望从生物的本性中获得什么助益。让我们设法通过教育把慷慨大度和利他主义灌输到人们头脑中去吧!因为我们生来就是自私的。”(9)(p4)如此说来,在道金斯所说的人类本性(自私的基因)与人类道德之间,出现了明显的断裂。人类本性是一回事,人类道德是另一回事。这就是文化论道德观的核心论点。
11、 B:案发至今,其实产生了两件相互关联但又彼此独立的事件:一件是江歌被害案,这是法律事件,由日本管辖,当然也有专业人士指出,可根据中国法予以追诉;另一件是刘鑫及其父母在案发后的表现,这是一个道德事件。目前网上讨论集中在后者,这是触动大家敏感神经的关键,刘鑫一家的事后行为击穿了大部分人的道德底线。
12、第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13、 G:都在骂刘鑫,但陈世峰呢?现在,对单身妈妈失去独女的同情,对冷漠对待被害人母亲的愤怒,构成了舆论谴责的两大主题。其实,这场讨论的对象中,最不该缺席的是行凶者。令人担忧的是,舆论一边倒的压力可能会给刘鑫出庭作证增加许多阻力;私下和被害人亲属见面,也许会成为对方辩护律师的把柄来否认较好目击者的证言效力。我们期待法律制裁行凶者,这也应该是舆论关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点。
14、“道”是万物万法之源,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提升自己的践行方式。 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也是道的体现,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德与道的关系。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罪莫大于无道,怨莫大于无德。
15、反生育主义认为生育在道德上是错误的。这是一种非常激烈、反直觉的观点。不过,既然这种观点和各式各样的政策制定相关(尤其是在人口过剩或老龄化的国家中),它的哲学意义就值得我们仔细探讨。
16、在英语中,道德(Morality)是用来区分意图的正当与不正当,并决定行动的行为因子。道德可以是源自于特定哲学、宗教或文化的行为准则中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标准或原则,也可以源于一个人所相信的普遍价值。
17、所谓有差异,就是达尔文承认道德是人区别于低等动物的最重要标志,肯定人是天地间较好的道德生物,他说:“人在天地间的一切物体之中是较好配得上称为有道德性的生物这样一个事实就构成了他和低于他的各种动物之间的一切区别之中的较大的区别。”(5)(p922)“所谓有道德性的动物就是这样的一种动物,他既能就他的过去与未来的行为与动机做些比较,而又能分别加以赞许或不赞许。我们没有理由来设想任何低于人的动物具备这种能力。”(4)(p168)他举例说,如果一只狗救了落水的孩子,或者一只猴子搭救了另一只猴子,这样的行为我们不能称之为道德行为;但一到了人,我们是可以肯定地把这种行为称之为道德的行为的。为何有这种差异?达尔文认为,是因为人与低于人的动物,在心理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别。他所说的心理方面,其实就是认知和推理方面,也就是他所讲的道德的第二种和第三种来源。不过,他强调这种差别只是程度上的,而不是种类或性质上的。
18、“道德从何而来”,至少有四种提问方式:一是人类道德从何而来?二是某个民族、某个国家、某个共同体的道德从何而来?三是个体道德从何而来?四是某一具体的道德行为从何而来?一种是类的提问方式,即在人类与其他物种相联系、相区分的意义上,追问作为意识现象、心理现象和活动现象的道德从何而来;第二种是群的提问方式,是在此群体与彼群体相联系、相比较的意义上,探索作为意识形态现象的道德从何而来;第三种是个的提问方式,即个体品德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习惯等是如何发生发展的;第四种是境的提问方式,即某一具体的道德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产生的。这四种提问方式,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levVygotsky)所设想的四种评价人类发展的方式不谋而合。维果斯基提出,应该从微观发生学、个体发生学、种系发生学和社会历史发展四种水平来评价人类发展。(1)(p234)笔者讲的类的提问方式,就是维氏所讲的种系发生学,即从人类进化角度来考察;笔者讲的群的提问方式,相当于维氏所讲的社会历史发展,即个体在所处的历史环境中所发生的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笔者讲的个的提问方式,就是维氏所讲的个体发生学,即个体一生的发生、发展;笔者讲的境的提问方式,相当于维氏所讲的微观发生学,即个体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变化。限于篇幅,本文只尝试回答一个问题。
19、第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多方位发展的内在动力。
20、研究生论坛24|谢于静:社会情感支持对中学生学习成就的影响及路径——基于GTI视频研究上海数据的实证分析
21、这种群体实施的社会控制(惩罚)具有什么样的效应呢?博姆指出:“在人类基因库的演化史上,积极的群体惩罚对个人的繁殖的成功影响率可能是相当重要的;……对那些倾向于做出偏离社会规范的异常行为的个体繁殖后代的前景造成不利影响——或者,至少会影响那些不能控制自己性欲、贪念和对权力的不恰当渴望的个体繁殖后代的前景。”(2)(p101)
22、 P:无论法律规范还是道德规范,都可以看作对人类出格行为的纠偏,只不过法律是对肉体的惩罚,道德更多讲世道人心,前者约束力明显高于后者。刘鑫不妥的行为可能不承担法律责任,但也许逃不出道德的负面评价。这样的讨论无可厚非,甚至有助于警示我们:当面对刘鑫所处的境地时,应该采取怎样的选择。但通过这次舆论风波,我们发现互联网时代,更加开放的舆论场中,由于潜藏极端化的情绪和表达,已经超越了仅仅是判断式的道德评价。如果由于法律背后由于有强制力,因此要对公权力作出限制,那么在今天,互联网汇聚“民意”所形成的强大“权力”,是不是也该受到某种节制?
23、所谓的“道”,即道品,指吻合于中庸之道的德行。德盛,则道不达;道高,则德不厚。唯有庸德庸行,方才符合中庸之道。
24、在道德的“金字塔”上,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是什么关系?德瓦尔指出:“道德的一层次是道德情感或道德的心理构件的层次,包括拟他性同心与交互式利他,也包括报应或报答、解决冲突以及公平感,所有这一切都已经在其他灵长目动物中被发现并记录在案。”(7)(p142-143)道德的第二个层次,“即努力促成共同目标并支持已经约定的社会规则”。(7)(p144)在这个层次,黑猩猩群体中存在着大量的调停行为;“猿及其他高度社会化的动物是能够发展出应然性的社会规则的。”(7)(p146)道德的第三个层次,即道德判断与道德推理。“到了这一步,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可比性的确已经很少了。”“我们人类是较好会为了我们为何思考我们所思考的东西而忧心的动物。”(7)(p147)“这一层次的道德是人类所独有的。”(7)(p148)
25、社会不同,道德标准也不同。道德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26、达尔文讲了两种办法。一种是互惠互利,(4)(p202)第二种是毁誉的压力,(4)(p203)通过这样的方式或压力而使个体的行为符合道德。不过,这两种办法究竟能不能使群体内有道德的人不断增加,能不能让更多的人讲道德,达尔文没有提供充分的证据。有道德的个体能不能战胜不道德的个体,从而形成稳定的演化优势,他也没有讨论这个问题。
27、近现代以来,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对人的认识或假设,除了“经济人”之外,还有“理性人”“社会人”。它们各自在有所超越的同时,又存在无法克服的局限:“理性人”无法说明较高的理性(人类尊严所系)从何而来;“经济人”无法说明自私自利的人为什么会无私利他,为什么会走出“囚徒困境”而开展合作;“社会人”则无法面对这一事实,即人一出生并非白板,婴儿天生就有道德感,就有是非判断,也就是说人的知识、见识、智慧不是全部来自社会。“理性人”“经济人”“社会人”之所以碰壁,核心问题在于无法解释从动物到人、从低于人的动物到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的发展链条,在人与动物、低级认识与高级认识、低阶道德与高阶道德之间,划出了一条无法逾越的巨大鸿沟。如何填平这条鸿沟?达尔文、博姆、德瓦尔等人的研究做出了努力。他们用清晰的生物演化链条、大量的考古材料,以及活生生的早期人类生活方式和动物的社会行为,既确证了人与动物之间无法割断的联系,也标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异。这是说得清来处的人类尊严,或者说他们把人类的尊严建立在无可辩驳的科学基础之上,尽管不像意志自由、命令之类的观念令人激动、令人向往。
28、第动物是有道德的,当然是低层次的道德,即一个层次和第二个层次的道德,但没有第三个层次的道德。
29、(9)(英)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M).卢允中,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
30、举个例子,假使日本发生地震,若日本政府号召教师负责任,舍己救人,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其实只要房子不倒,毋需老师去救,学生的生命都能保全。房子几分钟就倒,教师顶多能救一人;房子顷刻即倒,教师顷刻间也变成鬼,焉能救人?所以,关键在于房屋质量。如果日本政府老是提倡道德,却对房屋质量漠不关心,那日本一定不是一个好国家。还好,我们都对日本的房屋质量非常放心,刚来时,碰到地震往往有些心慌。但现在,半夜被震醒,我也会翻个身继续睡。
31、(1)(美)戴维·谢弗,等.发展心理学(M).邹泓,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
32、依据考古材料测算,人类是在距今约25万年前成为致力于猎取大型野兽的猎人的。也有一种理论推测,认为这一时期人是为了躲避大型动物,人类是被狩猎的。不管是狩猎,还是被狩猎,这一时期的人类,不得不依赖群体合作才能生存下去。首先,必须合作狩猎,“因为他们试图捕杀的猎物往往比他们更强大、更危险、更难以控制,为了保障至少能够不时地捕获一些猎物,他们就必须合作”。(2)(p165)其次,必须非常公平地共享猎物,“因为像集体狩猎这类活动不仅非常费力,而且相当耗时,通常每次狩猎都会持续进行很久,所以每个成员都需要有充分的营养保障”。(2)(p165)不仅如此,当部落内的所有成员“都相当平等地消费珍贵的猎物的肉之后,每个人都变得更健壮、更健康了”,这有利于种族的繁衍与进化。(2)(p164)正是在合作狩猎与共享肉食的过程中,早期人类发展出一种平等主义的规则,推动人类由等级社会(最初的人类社会是一个源于动物社会的等级社会)进入到平等主义社会。
33、米白色款是彩色图案。一面是“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四句,另一面是我手绘的一幅小画:两只可爱的鸭子,旁边配有一首《西洲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34、道德,指衡量行为的观念标准,不同的对错标准是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
35、对于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的人而言,这极为反直觉,因为在一般观念中,生是死的对立面。因此,把出生视为迈向死亡听起来荒诞不经。
36、研究方法的适切性解决之后,博姆对150个群体中的三分之一即50个狩猎采集者群体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编码,对他们的社会生活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博姆就是以这50个狩猎采集者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道德是如何起源的。相比达尔文,他的研究使人类道德起源的解释更加历史化,更加令人信服。
37、“道”指的是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大自然的次序关系,这个很容易理解,春种秋收,这就是道;苹果熟了自然落地,也是道;白天太阳升起,晚上月亮出来,这也是道。
38、第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9、这段公案牵涉出一个遗留至今的难题:公众人物道德的公私边界到底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