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李白生平
1、李白爽朗地笑笑,说:“就叫‘莲花酒’吧!”并当场书联贴在王伦酒店门口。李白天性不群,纵情山水,处处留情,但此时的他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对月莲的频频示爱只好装聋作哑。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写这句诗的时候,李白应该不会想到,自己已经没机会再入仕了。
3、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
4、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5、最后还被唐玄宗以几倍工资解雇了。
6、这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7、唐朝科举取士之法让大量有才华的年轻人走入仕途,可是这条路并不属于李白,究竟是不屑、不敢还是不能,现在已经无定论。好在唐代干谒之风盛行,为众多年轻人提供了科举之外的入仕途径。可惜,干谒之路对于李白来说并不顺利。在《上安州裴长史书》里,李白夸了自己,夸了裴长史,本来好好的,结果结尾的时候留下了如果“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率真狂妄本色。即使在裴宽那里碰了壁,李白仍然没有丝毫改变,之后的自荐书里依然都是这样的套路。如此幼稚的表现,怎么能在官僚面前留下好的印象?现在我们已无法判断这种行为究竟是情商低还是内心拧巴,不愿彻底低头,即使求职也要保持最后的倔强,但结果很明显——做不了官。
8、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在不少题材上都有名作出现。他所钟好的体裁主要是古体诗,包括古风和乐府诗,但他在近体诗体裁如律诗、绝句中往往也有绝唱留存。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词,有两首被认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黄升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菩萨蛮》与《忆秦娥》。也有少数人怀疑它们不是李白所作。
9、有人考证,李白曾两入长安,开元后期一次,但无功而返。天宝元年可能由于玉真公主、吴筠、贺知章等人的推荐,召入长安作家供奉翰林。而李白自恃太高,无心理准备,依旧纵酒狂歌,桀骜不驯,后受排挤,赐金放还。二入长安在李白一生中很重要,使其后的创作有着强烈的思想性和zz性。
10、秋,李白困坐玉真别馆。后游邠州谋职,未果。
11、月莲也给李白斟了一杯,李白饮了,又问:“敢问王掌柜,如此美妙之酒,肯定有个动听的名字吧!”王伦不好意思地说:“就是个酒,还能有什么名字?”
12、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13、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14、李白性格豪放,从小从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他的思想主流是道家兼纵横家,也参杂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他敬慕傅说、吕尚、范蠡、鲁连、张良、谢安等“安邦定国”的大人物。他颇有济苍生的宏愿而未能牛刀小试。常常饮酒写诗,被后世称为诗仙。在游历期间和杜甫结下了不朽的友谊,被后世称为“大李杜”。两人又一起和高适、李邑等诗人、大书法家登临山水,诗酒往还。
15、当然,这样的想象还需要一些浪漫的道具才能浮现在脑中,那就是酒。
16、五十九岁,在巫山遇大赦,回金陵;
17、另一说法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18、低头还是挺胸,这是个问题
19、至德二载(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20、有才无命还是眼高于顶?
二、李白生平事迹思维导图
1、而在做官不成被“赐金还山”以后,李白也没有选择在北方停留,而是回到了熟悉的长江流域。这一次,他选择了长江下游的金陵、宣城,经常与当地的文士往来,继续发掘六朝烟粉中寄托的文学遗产。
2、但他没有直接前往北方zz中心,而是顺着长江东进,去看看广阔的南方世界。而在那里,将会有更多浪漫的文化遗产在等待着这个已经仙气满满的年轻人。
3、李白想到自己离家时所立的Flag,
4、这么看来,两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是差不多的,虽然两人在一起并没有生育子女,但是情比金坚,所以以后的日子也就过得有滋有味。
5、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
6、李白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大才子,游历全国各地,思想相对乐观,他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的诗词歌赋,并且对于中国诗歌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7、光是一句的开头就气势逼人,用一连串的兵器描写带入到一种冷肃的气氛之中。下面写“十步杀一人”还要“深藏功与名”更是极具侠客风度。
8、他是一个真正的长江诗人。
9、不过李白与发妻许氏之间的感情还是很可贵的,十年时间里,妻子生了一儿一女,夫妻之间也是举案齐眉,过着寻常夫妻之间美好的生活。不过许氏在结婚十年之后离世了,李白对此很是伤心,随后就从许家搬了出来。
10、李白这一生都有着一个伟大的理想,而且有着高远的抱负,他想要接济苍生,安居乐业,让世间都和平美好,即使在他遭到他人的陷害被贬谪,他也是保持着自己慈悲的心怀保持善良,而并不是避开官场隐居,所以也就有大量的歌颂了古代的功臣英雄的诗词歌赋都出于他的手中。
11、至此他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Flag了。
12、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生于中亚碎叶,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与杜甫合称“大李杜”。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762年12月,与世长辞。
13、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14、开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秋,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岁。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逐家于安陆。是年王昌龄进士及第。
15、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16、一天一首古诗词——静夜思
17、就算我们金陵现在不是以前的“首都”了,
18、有人认为他就是个地道的老四川,也有人认为他生于西域碎叶城,还有夸张的说法认为李白其实是波斯人。但无论各派如何争论,有一点是肯定的:李白的少年时期是在美丽的四川度过的,四川的风物和人文风情构成了李白一生文学创作的底色。
19、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
20、开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屡次入侵。李白二十八岁。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
三、李白生平简介500字左右
1、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终年61岁,葬当涂龙山。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当涂青山。
2、但是在没想到在秋天突然生病,
3、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4、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猎。唐玄宗即位后,已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5、天宝十四载(755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
6、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盛唐国力强盛,多数士人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他希望能像姜尚辅佐明君,像诸葛亮兴复汉室。《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抒怀
7、开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宠高力士,时四方表奏,皆先为高力士所决。十月,玄宗驾幸洛阳。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之徒交往,初夏,离长安,经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县)。秋到篙山五岳之一的中岳(为河南省登封县的名山),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隐居之意。暮秋,滞留洛阳。
8、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白三十岁,准备走出舒适区,一展抱负。三十岁之前的李白,顺风顺水,无拘无束,妥妥的一名后浪,到处游山玩水,访友求道,还在二十七岁那年和故宰相的孙女结婚成家,“朝共琅玕之绮食,夜同鸳鸯之锦衾”,怎么看都是生活美满的样子。但是李白似乎并不愿意平凡一生,或者说他只能接受一种平凡,那就是绚烂至极后的归于平淡。可能李白在仕途上的运气已经被在才华上用完了,而立之年的李白并未能如愿,一如如今的后浪那样,初入社会,心比天高,却处处碰壁:
9、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
10、通读下来简直令人血脉喷张,恨不得自己手中便有一把宝剑,可以像诗中描绘的一样“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我们现在读起来尚有如此感染力,可见作者当时使用怎样激昂的心情写出来的。
11、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
12、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13、与李商隐、李贺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白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这与他的三大思想之一的侠士思想有关),《野史》上有若干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14、末了两句抒情强化,纵死之后,千年来依旧英名常在。对于诗人而言,如此感情激荡心中自是喷薄而出,乃有了《侠客行》这样酣畅淋漓的作品。
15、不知道官场的黑暗,没有机会出任要官。
16、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
17、韩愈对李白极为推崇;在《调张籍》有言“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在《石鼓歌》又叹“少陵无人谪仙死”。
18、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市)。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zz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19、中国歌剧舞剧院用国内较好的创作和演出团队,以及演出平台,保障了演出的品质。而作为川酒杰出代表的泸州老窖则是中国有名的市场品牌,拥有丰富的市场化经验,还以优质的产品赢得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这让两者合作推出的剧目成功地挖掘了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人重温那些自己知道,但并不熟悉的历史故事。
20、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四、李白生平事迹简介100字
1、李白不屑参加科举,希望通过漫游求得引荐的机会。二十六岁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到湖北安陆时,与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在此约十余年。
2、多年的“基情”顿时烟消云散。
3、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zz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
4、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5、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
6、李白的人生是错落复杂的,他在一方面接受了儒家思想,秉承着接济天下苍生,安居乐业共享同乐,但是另一方面又接受道家的思想,追求着个人的自由。除此之外他还承受着各种游历侠士的思想,勇敢地与封建社会做抗争,勇于打破传统观念,只为塑造自己的个性自由。
7、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8、虽然90年代以后大多数学者认同李白出生地在四川江油,但是关于李白确切的出生地还是存在争议,大致学者们认为主要有三个地方:分别是四川绵阳江油、陇西成纪、吉尔吉斯斯坦碎叶城。供您参考。
9、(示例)想起李白,就想起那个白发三千丈的白衣书生,把诗歌呕吐在杨贵妃的绫罗服饰上,香了那美人,香了一个开元盛世。想起李白,就想起那条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李白走不过去,他邀请那轮会喝酒的月亮抱一坛陈年的花雕或女儿红,在花间饮酒,共销万古愁。想起李白,就会想起那个长袖飘飘的年代,想起了蓬莱山上遥遥一望,那些个凉凉的夜里窗前静坐的人,饱有诗才可以名震中原,那个看尽长安花的学士。(言之有理即可)。
10、出川后的长江还有相当远的距离才到出海口
11、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
12、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到了长安,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李阳冰《草堂集序》谓:“降辇步迎,如见绮皓(秦汉间“商山四皓”之一)”。“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但唐玄宗只让他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学侍从。三年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三年长安生活,使李白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zz生涯的分水岭。
13、后来,在江陵认识了高人东严子,这下,
14、李白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
15、不过,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才情太高的人总免不了会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陷。《旧唐书·李邕传》称他“颇自矜”。什么意思呢?就是特别自负自大,喜欢夸耀自己,在年轻后辈们面前总喜欢摆架子。对此,很年轻学子因为他的显赫声名和非凡才华,都隐忍不语。
16、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明反。五月,肃宗罢张镐宰相,出为荆州大都督长史。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今河北省南部)。李白五十八岁。李白自寻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春末夏初。途经西塞驿(今武昌县东),至江夏,访李邕故居,登黄鹤楼,眺望鹦鹉洲。秋至江陵,冬入三峡。是年杜甫四十七岁,为华州司功参军。
17、当时李白的大名已名冠海内,店主王伦对李白更是钦佩有加,殷勤照顾;王伦的女儿月莲倾情李白,对之更是体贴入微。很快,李白的病有了好转,店主王伦特意设宴庆贺。
18、“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李白为四川连接当时中国的zz中心长安的蜀道留下的最有名的宣传语。
19、怀才不遇是李白的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思想格调,与这个格调共同存在的是zz上对他的不重用和无所依靠的情感,而李白在年少时就有着很强的报负心,想要出人头地,赢得一片天下,他的思想是将天下人的事当作是自己的事情,这种思想观念就是来自儒家对于他的影响。
20、李白的生平简介如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先世西凉武昭王李嵩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得罪播西域。幼时内迁,寄籍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省江油昌隆县)。另郭沫若考证李白出生于吉尔吉斯碎叶河上的碎叶城,属唐安西都护府(今楚河州托克马克市)。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李杜”。被贺知章惊呼为“天上谪仙”。
五、李白生平五个阶段
1、许氏在李白心中的分量是非常重的。她是李白的一任妻子,为李白生下了儿女,而且两人在一起生活了十年。许氏离世后,李白也写了一些文章悼念许氏,也表达了他对发妻的思念。
2、可以和自己齐名的杜甫,
3、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出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
4、信陵君为国尽忠,侯嬴、朱亥为君守义,李白对于这种行为显然是心向往之的。这种士为知己者死并且得报国门的侠客才是真正的大侠,乃是李白《侠客行》歌颂的人物。
5、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带漂泊。在他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安史叛军,于是他北上准备追随李光弼从军杀敌,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当时在当涂(今属安徽)当县令的李阳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终年62岁。
6、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出色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
7、六十一岁,李光弼平叛史朝义,李白请缨“冀申一割之用”,中途病还金陵;
8、于是决定西去,一方面是为了献赋,
9、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的陈沆就发现,李白的诗歌里经常能找到楚辞的痕迹,甚至和屈原的作品有共同的主旨。
10、李白希望通过漫游求得引荐的机会。二十六岁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到湖北安陆时,与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在此约十余年。
11、三十岁那年,在大唐的繁华之地长安,李白感到了人生狼狈,遍谒权贵却一无所获,反而被人嘲笑微贱。面对轻视自己的人,李白虽然留下了“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的愤慨之语,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心态已濒于崩溃。对你我来说,人生的挫败触目皆是,对于李白的崩溃可能会觉得夸张,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你我没有李白那么自负,更可能是因为你我没当时的李白那么有才。
12、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唐玄宗巡幸洛阳。二月,秦州(今甘肃天水县西南)地震,房屋倒塌,崩坏殆尽,压死者四千余人。征沼自称生于尧时的道士张果先生,玄宗亲问以治道神仙之术。授其银青光禄大夫(银印上系以青色缓带,以为品位高的标志。副职),位侍中(唐门下省协助宰相起草文书等项的官吏)。
13、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文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静湖,往来剡溪等处,徜徉山水之中,即兴描写了这一带的秀丽山川和美丽妇女。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zz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14、他具有超轶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15、四川古代的酿酒技术极为发达,这得益于四川天府之国丰富的粮食产量,人们得以用大量富余的粮食酿造酒精,甚至领先全国发明了高纯度的蒸馏酒。在晚唐诗人雍陶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看到:“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
16、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误。
17、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18、李白为司马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19、在长安时,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中国,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
20、一到扬州后,就被灯红酒绿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