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曹植的七步诗
1、曹植自幼聪明,深得曹操宠爱。在曹丕称帝以后,担心曹植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便以没有及时吊唁先父为由将他招入宫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做不出来就治他的罪。曹植知道曹丕故意刁难,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七步诗》是由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所写。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强烈不满,以及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2、六句合情合理,增加了层次。一步一句,合乎要求,凸现曹植的大智大勇,大悲大愤,才华横溢的诗情。
3、《漫叟诗话》(这是宋朝不著撰人的遗篇,仅有六十一条目,资料来源于百度网站)其中第十二条如是说:“一句辩:曹子建七步诗,世传‘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本云:‘萁向釜中燃,豆在釜中泣。’其工拙浅深,必有以辩之者。”
4、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5、宋朝名相寇准19岁时进士及第,后官至宰相。名相寇准同时也是一位诗坛奇才,从小就有“神童”的美誉。
6、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7、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较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8、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9、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华书局出版):“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10、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11、曹丕的一些措施体现了他在zz上的才能,然而在军事才华上他远不能和父亲曹操相比,几次率百万大军南下伐吴均无功而返,但曹丕在位期间坚守防御性战略,击退东吴入侵。后期则向北方开拓疆域,征服漠北鲜卑、高句丽等部落,使得魏朝疆域远达蒙古高原和朝鲜半岛,这是曹丕军事上的重要建树。
12、我在《聆听经典》(朗诵录音带)中发现曹植的七步诗是这样的:
13、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14、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摧。
15、曹植的《七步诗》情采并茂,语言精练,用语浅显。原为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漫叟诗话》和《三国演义》把它改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七步诗》流传至今有两个版本,有的“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有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许多古诗书上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而人教版书上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6、诚然,曹植七步之内,强忍巨大的悲痛,不由自主地,一步一句,一气呵成,当场吟哦而出,流芳千秋。诚然,当今人们引用七步诗,也有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窝里斗的。也有比喻家庭内耗的。
17、我倾向于后者。豆与萁同出于豆根,无谓再来“是”与“否”的判断。“本自同根生”(本来从同一条根生出来)这样陈述已够清楚的了。
18、七步诗来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19、而有了这个历史背景,我们再来看这个被百度百科说成“对曹丕的强烈不满”七步诗。
20、曹丕正好如偿所愿,借文武百官之口,决意趁早动手。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假控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曹丕道:“弟弟有所不知,据我朝重臣之意,闻今日事件起谋者你也。是与其于你所作为?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谋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如此罪行令吾何以担当?望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你在七步内作出一首咏颂吾与你的情分之词,但词内不可见兄弟二字。不矣,休怪吾大义灭亲了!”“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你既言如此,吾们一言为定!”
二、曹植的七步诗文言文翻译
1、曹丕可是跟曹操、曹植一起并列为当时最的文学家,拥有非常高的诗词造诣,因此曹植的七步诗之中,如果有一丝让曹丕隐约感觉到了曹植的不满或者怨恨,能对老婆痛下杀手的曹丕,分分钟就会让曹植下去跟曹操黄泉相会。
2、曹植很有才华,精通天文地理,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威震朝野啊!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众臣在皇帝面前也说三道谣言惑众,什么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
3、快过年了,这几副对联写尽了世态炎凉!
4、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5、七步诗广泛流传,世人称道。到了唐代,有位青年不服气了。这位青年名叫史青,据《全唐诗》载:“史青,零陵人,聪敏强记。”
6、史青,零陵人,聪敏强记。开元初的一天,史青向唐玄宗上表自称,曹子建七步成诗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臣五步之内,可塞明昭。”唐玄宗见表,十分称奇,当即下诏相召。
7、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8、那曹植的这首诗其实写得很直白,诗人也没有什么较好的表现手法,完全是以一种白描的方式来描写,可是他的这种描写,也立马使得这首诗显得更加的深刻,也更加的感人,通篇更是营造出了一种感伤之怀。这也正是曹植最为令人感动的一个地方,虽然只是七步成诗,但是同样的感人肺腑。
9、就是哭泣的意思《七步诗》的诗意: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10、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据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记载: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1、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12、挟纩非真纩,分衣是假衣。
13、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14、原文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5、主编:木子(相思枫叶丹)
16、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7、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18、持:使用,用来。羹也:用肉或菜做成糊状食物。漉:过滤。其意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通常称作粥。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即豆秸。釜:锅也。燃:燃烧。煎:煎熬。本:原本。
1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步诗(魏晋曹植古风)
20、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已经“才高八斗”的来历。
三、曹植的七步诗
1、但对于这首诗的内容和它的艺术性却是从来没有争论的。在封建统治集团内部骨肉相残、人人自危是很常见的现象,往往一方跋扈嚣张、另一方或几方沉郁愤激也就很自然了。这首诗用明白如话的语言,把这样的现实表现得极为生动,又极为贴切,恐怕再也找不到与之媲美的比喻了,因而流传甚广,人人能诵。这首诗的语言不事雕琢,几乎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2、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3、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诗歌典故
4、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5、七步成诗已经很牛的了,但是,有人就是不服气,想挑战七步诗,并且,还真有人挑战成功了,这个人就是唐朝的史青。
6、上文这首《七步诗》大家都非常熟悉,它的作者是是三国时期魏国出名文人曹植。这首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其意自明。
7、冬日,邂逅宋代出名才女朱淑真诗词里的梅花
8、李隆基见后,十分惊奇,当即下旨相召,以验其实。在金殿之上,李隆基以“除夕”为题,命史青做诗。史青未出五步,即吟诗云:
9、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阵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为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灭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啊!”曹丕听之,被驳得无话可说。
10、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一作:豉)
11、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12、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
13、左右监门将军的职责各有不同,左监门将军判入,右监门将军判出。史青的左监门将军为从三品,知府一般才正四品,也算是一步登天了。
14、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所有文章在新浪博客、新浪微博同步发表。发表20篇以上文章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15、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16、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7、不得不说,如果曹植写诗或者曹丕读诗要靠百度百科,那么曹植恐怕早就被曹丕砍了。
18、原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在山东聊城市莘县人,一说生于山东菏泽市鄄城。191年(初平二年)曹操为东郡太守,治所在东武阳(今聊城市莘县朝城镇),眷属随之,192年曹植就出生在这里。三国曹魏出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19、表现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也说明了曹丕的狠毒和狡猾,也说明了曹植的聪明和沉着。
20、魏晋时期曹植的《七步诗》是六句。
四、曹植的七步诗原文
1、后来在《漫叟诗话》和《三国演义》中,这首诗又改为了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于是必然有说长道短的。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二者各有短长:“繁简二本并佳。多二语,便觉淋漓似乐府;少二语,简切似古诗。”(《采菽堂古诗选》卷六)可谓持平中肯之论;不过如果从文献角度着眼,则自当以六句本为基准。
2、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3、《七步诗》的真伪存在很大争议。余秋雨认为,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宫殿上做这样残暴而又儿戏式的恶作剧。况且曹丕深知曹植才思敏捷,要刁难他也不会做得这么笨。余秋雨认为这首诗比喻得体,有乐府风味,很可能确实是曹植的手笔,但创作时的戏剧场面,大约就是后人虚构的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系罗贯中伪作,不是七步诗的原文。
4、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5、全诗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放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
6、面试的那天恰好这天是除夕,唐玄宗即以《除夕》为题,命他作诗。史青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诗云:
7、曹丕魏朝开国皇帝。字子桓,三国时期出名的zz家、文学家、诗人。建安文学代表者之一。是三国时代一位皇帝,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汉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于谯。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八岁,即能为文。多技艺,善骑射、好击剑。建安十六年(211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
8、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9、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10、曹操的儿子曹植在七步诗中写到七步诗原文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漫叟诗话》和《三国演义》把它改为四句,四句版本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11、版本一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三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四七步诗煮豆然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2、曹植是魏文帝曹丕的亲弟弟,三国时期出名的文学家。曹植的才华很受曹丕的妒忌,于是曹丕想设法除掉他。一次,曹丕在大殿上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合乎韵律的诗歌,写不出就处死。曹植悲愤满腔,一股难抑的不平之气激发了他的灵感:一步、两步、三步……当走到第五步时便脱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愤懑、哀怨的诗句立刻使许多大臣发出一片同情的唏嘘声,连曹丕也为之动容,不得已放过了曹植。。
13、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后一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14、曹植的《七步诗》的名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两句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七步诗作者: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5、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16、《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17、注释漉豉以为汁: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本:原本,本来。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18、曹植听了非常痛心,在殿上边走边吟,走完七步,诗已做成:
19、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自幼就才华出众,极受父亲的疼宠。曹操死后,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担心曹植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就想设计谋害他。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记载,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朗声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因为限制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另有别本《七步诗》为四句,以《三国演义》为代表,诗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0、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和睦相处、互忍互让、不争权夺利的实在少的可怜。春秋时期的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桓公),秦朝的扶苏与胡亥(秦二世),唐朝的玄武门之变……这样兄弟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
五、曹植的七步诗是什么意思
1、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2、(作者)曹植(朝代)三国·魏
3、TW(技术•智慧)写作理想国特约版
4、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zz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5、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6、算。曹丕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了事。曹植的“七步诗”是一段佳话,其意义已不在是此诗本身价值,它包含了深遂的zz内含,成了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一种写照。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勿用说,这是曹植向其兄曹丕的控诉书。
7、凭一首诗就如此容易得官,在唐代并不多见。“左监内将军”虽然只是皇城守卫,但是,其品级却不低。
8、曹植七步成诗讽骨肉相残
9、古人过年不能回家,写下这些凄美诗词
10、《聆听经典》(朗诵录音带)也非等闲之物,乃荣获中华出色出版物奖,国家重点音像出版项目。它也主张七步诗有六句,但个别诗句与《世说新语》有出入。这出入之处为:它说“漉豉以为汁”而《世说新语》说是“漉菽以为汁”;它说“本是同根生”而《世说新语》说是“本自同根生”。
11、延康元年(220年),魏武帝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为魏王、丞相、冀州牧,他积极调节曹氏与士族之间的矛盾,果断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当年十月,立刻逼迫汉献帝禅位,登基为大魏皇帝。定国号为大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曹丕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下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限制了宦官的权力;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提倡节俭、薄葬,预作《终制》。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了中央,但也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垄断。
12、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初年,史青上书皇帝李隆基称自己做诗更厉害,他说:“子建(曹植)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
13、从今貔武士,不惮戍金微。
14、作家介绍:陳葆珍,女,1936年生,美籍华文作家。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永久会员、副监事长,纽约诗词学会、诗画琴棋会会员。已出版著作有文集《墨缘》、剧本《粵剧图兰多》、中篇小说《SARS新娘》、長篇小说《情感沧桑》《20年一觉纽约梦》《虎为媒》、散文集《雁过留声》、传记体文学作品《回眸》、诗词集《拾趣》、与人合著《微不?足道》。多次参加海内外诗文比赛,均获奖。名字入编《中华陈氏通鉴》《东方骄子—中国创新英才》《世界杰出华人风采录》。
15、《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出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以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16、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人自己与曹丕本系一脉所出,却手足相残,“相煎何太急”沉重悲愤,透露出曹植的无奈与悲痛,以及对哥哥的讥讽之意
17、因此,面对曹植这个最有威胁的竞争对手,曹丕如果有机会,毫不犹豫的痛下杀手。
18、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19、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20、七哀:该篇是闺怨诗,也可能借此“讽君”。七哀作为一种乐府新题,起于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