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地震蒲松龄
1、积尸腐臭无棺殓,半就编芦入冢幡。
2、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
3、《聊斋志异》俗名《鬼狐传》,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
4、解释下列句中红字的词语。
5、历史上有记载的一些地震
6、当时,清代出名鬼故事作家蒲松龄正在稷下(今属山东临淄北部)表兄李笃家中点着灯烛饮酒。
7、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已夺儿状。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妇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
8、●1668年7月25日,山东莒县、郯城发生地震。这次地震是中国历史上地震中较大的地震之震级估计为5级。据记载,“城楼堞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
9、《竹书纪年》载:“帝发七年,泰山震”。意思是说舜在位的时候,泰山发生了地震,此时约西元前1831年。书中对这次地震虽然没有多加描述,但可推测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地震记载。
10、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馀,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11、(地震自救小常识顺口溜)遇地震,莫惊慌,保镇静,少伤亡。先颠簸,是近震,只摇晃,震必远。是远震,不用管,若近震,莫等闲。住楼房,别慌张,到小间,暂躲藏。厨与厕,牢又坚,跨度小,较较为可靠!
12、本文从多角度描绘了地震时的情景,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述。
13、有个在县城里居住的妇女,夜里起身去外面解手,等回去时,看见一只狼叼着自己的孩子。妇女急忙与狼争夺孩子。就在狼一松口的时候,孩子被妇女抢了过来,搂在怀里。可狼蹲着不走。妇女大声喊人,等邻居奔走聚集过来,狼就跑了。妇女惊怕的心安定下来,不由得感到欣慰,指手划脚地向大家叙说狼叼孩子时的情况,以及自己如何夺回孩子的情况。说了半天,这才突然想到自己身上一丝不挂,于是就跑开了。这件事和地震时男男女女都忘了自己没穿衣服是一个样子啊。人在慌乱着急中忘了应该注意的事情,这是多么可笑呀!
14、可惜住着舒服的窑洞在地震面前毫无抵抗力,许多人还在睡梦中安眠,就感受到强烈地面摇晃,随后房屋倒塌,有的人估计没来得及起身就被掩埋在废墟之下。极少数的幸运儿能够逃出生天,避免被掩埋。地面在强烈震动,周围是多米诺骨牌一般倒塌的房屋,其中还夹杂着人们的呼救声,哀嚎声,和止不住的哭泣声。原本安宁祥和的夜晚,就这样露出了它狰狞的本来面目,目之所及简直是一片人间地狱。如今西安的景点小雁塔,也是在这场地震中塌陷两层,建筑尚且如此,更何况脆弱的人呢。
15、如果是作业本上的话,我再说说1)我;2原因;3,迅速;4,都,一起.d不久,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是为了说明这次地震强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
16、天灾何事洊相摧,愁眉长锁几时开,
17、在古代,下拨救灾款是中央赈灾的常见对策,救灾款主要用于贫困灾民的生活救济,震亡人口的抚恤安葬,倒塌房屋修建三大用途。蠲免钱粮是救灾的又一项对策,该项对策在理论上可以使震区百姓从中普遍得到实惠。
18、文章的语言简明有条理,将地震发生时的自然状态和人们的动作、情态描写得有声有色,生动形象,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19、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20、忽听空中若响雷,霎时大地皆翻覆。
二、地震蒲松龄文言文翻译
1、蒲松龄描写的这次地震,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郯城大地震”。地震发生在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清康熙7年农历6月17日戌时),震级为5级,震中在临淄西北约一百五十公里的莒梁,郯城一带,而临淄属于破坏性地区。
2、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妇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
3、(1)我;2原因;3,迅速;4,都,一起.d不久,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是为了说明这次地震强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
4、地震(蒲松龄)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正面描写,是当时康熙年间发生了地震,描绘出当时的情景。侧面烘托,是当时社会的腐败,及当时统治阶级的无能。
5、●1605年7月13日,广东琼山发生地震。据史志记载,“亥时地大震,自东北起,声响如雷,公署民房崩倒殆尽,城中压死者数千”。估计震级为5级或更强,为海南岛历史上较大地震。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郯城野老沿乡哭,自言地震遭荼毒,
8、老夫四顾少亲人,举爨谁人汲沙渚。
9、(白话译文)全城大乱。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下来。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都光着身子聚在一起,争相讲着刚才的事情,都忘了没穿衣服。
10、300多年过去,再回首这段往事,仍令人唏嘘不已。根据历史记载和现有的地质证据,现代学者认为1668年郯城地震是一个典型的倾走滑型地震。地震发生在郯庐断裂带上,这是一条现今仍在继续活动的活断裂,断层的运动特点是间断性的地震错动。根据历史地震及地质资料分析,该条断裂带上发生大震的可能性较高。
11、今人对这场灾难应该了解不多,它发生在公元1556年,也就是明朝时期。距今已经有五百年,除了在众多典籍里留下大量笔墨记载这场天灾,人们对它的印象几乎没有。它就是明嘉靖关中大地震,一场导致83万人死亡的灾难。从现有资料来看,这场地震的震中心位于关中地区,却让大半个明朝国土上的人都感受到地震的强度,甚至于广东都感受到明显震感。
12、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
13、大家“相顾失色”,好半天才意识到发生地震了,纷纷向外逃窜。
14、(2)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15、举头不见眼前人,侧身不见当时屋,
16、康熙在位61年,经历多次大震。除康熙七年(1668年)郯城5级地震外,还有康熙十八年(1679年)京师8级地震、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山西临汾8级地震、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宁夏中卫7级地震、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河北沙城6级地震等。
17、今年二麦充官税,明年割肉到心头。
18、雷、雨常常并作,故从雨
19、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20、文章记述清晰、层次分明,以时间为序,从震前的“声如雷”、“几案摆簸”,到震中的“墙倾屋塌”、“河水倾泼”,再到震后的“后闻”各处灾害情况,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依次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并由此发出了“真非常之奇变也”的感慨。
三、地震蒲松龄内容概括
1、康熙七年①六月十七日戌刻②,地大震。余适③客稷下④,方⑤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⑥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
2、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八卦”
3、由于极震区大部分位于郯城县境内,故称为郯城地震,临淄属于破坏性地区。
4、从蒲松龄文章中可以感受到当时的恐怖情形:如雷巨响、房屋倒塌、大地旋转、河流翻腾、山崩地裂....
5、结席安篷皆野处,阴愁霖潦晴愁暑,
6、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
7、后来听说某个地方的井被震得倾斜,不能打水;某家的楼台整个改变了南北方向;栖霞山裂开了,沂水陷了个大洞,有好几亩宽。这真是非同寻常的奇灾异变啊!
8、震后人们无家可归,流离失所,又遭受洪水和疫病摧残,死伤也极其严重。
9、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10、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东经100)发生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顷刻间地动山摇,生命陨落、家庭破碎。
11、这篇文章通过蒲松龄的切身感受和所见所闻,由近及远、由点及面、由局部到整体对这次地震进行了实录。
12、面对灾害,我们也相信,这个日渐强大的祖国不会让人民失望。
13、地方政府积极救助灾民,恢复农业生产。震灾发生后,各级地方官,成为救灾的主体,赈灾工作马上成为工作之重。郯城县令冯可参“到任甫两月,即遭地震之变。公询问灾伤,抚恤残黎,施药以救疾病”,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瘟疫的蔓延,“民赖全活者甚众"。
14、阴风飒飒鬼神号,地惨天昏蒙黑雾。
15、蒲松龄二十八岁时,在一个夏夜去找表哥李笃之喝酒,不巧遭遇了地震。他后来在《聊斋志异》中这样记录:
16、读完了,叫上爸爸妈妈一起做几道题,才算真正的“暑假作业”——
17、其后,夏朝也发生了可怕的大地震,《竹书纪年》载:“帝癸十年,五星错行,夜中陨星如雨,地震,伊洛竭”。这是指夏桀当政时,河南发生地震,《竹书纪年》对这次地震有较多描述。从中可看到,地震前先是有五星错行的怪异现象,后来伴随有大量的流星雨,然后就发生了地震,且震后造成了伊、洛两水枯竭的情形。此时相当于西元前1809年。
18、时间顺序“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忽”、“俄”、“久之”、“逾一时许”等.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大地震.
19、屋子里的梁柱发出“错折”断裂的声音。
20、●138年2月28日,甘肃金城、陇西发生地震。据考证,这次地震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用测震仪器(张衡的候风地动仪)记到的破坏性地震。当时地动仪放在洛阳,距震中约700公里。
四、地震蒲松龄主要写了地震的什么情况
1、近年来世界各国地震频繁,那么,古代有地震吗?鉴往知来,让我们看看历史上曾发生过哪些大地震,从中是否可寻找到借鉴之处。
2、(1)我;2原因;3,迅速;4,都,一起.d不久,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是为了说明这次地震强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
3、城中的井水“倾仄”,不能取水饮用,某家的搂台竟南北易向,栖霞山崩裂,沂水陷穴内,出现一个方圆数亩的巨大深坑。
4、这和当时的财政状况有极大联系。清初,承明末荒芜之弊,库藏悬磬,入不敷出,战事频仍,有限的资金多用于军费,至康熙初年无根本改善,因此灾蠲频频,灾赈无多。据统计康熙前十年时,赈济比例极低,仅有全部赈济的7%左右。
5、大震突来,朝野也为之震动。当时,康熙皇帝才15岁,刚刚亲政一年。地震发生后,冯可参迅速写下灾情报告,用快马报抵山东巡抚刘芳躅处,刘将山东的灾情汇总,将受灾的59处,按灾情轻重分列。康熙皇帝收到灾情报告后,命户部速行祥议,分别蠲赈。刘进一步勘查灾情,于十二月再次上报清廷疏请格外蠲恤。
6、●1739年1月3日,宁夏平罗、银川发生地震。震级估计为8级。据载,靠近黄河的一些城镇,震后地裂“涌出大水,并河水泛涨进城,一片,深四五尺不等,民人冻死、淹死甚多”。
7、地震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它所带来的的后续连锁反应,灾难始于地震,却不会在地震结束后也随之结束。彼时正处于严寒的冬季,惊醒后仓皇逃出的人,大多都只穿着单薄的衣物,根本无法避寒,许多人躲过了地震,却没有躲过刺骨的寒冷。后续的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接踵而至,带来众多损失,田地也被损毁,粮食锐减,人们面对困难的生存挑战,完全束手无策。古代通讯的不及时,交通的不便利,势必会导致救援的迟缓,人们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眼看新春佳节就要到来,人们迎接的不是喜迎新年,而是不速之客。灾难之后,瘟疫也随之爆发,每一次爆发在灾难,都在无情收割人们的性命。
8、更苦霪雨不停休,满陌秋田水涨流,
9、中国历史记载最早的地震
10、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
11、恨不当时同日死,于今病死有谁哀。
12、●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发生地震。这是中国历史上地震中死人最多的一次地震。“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此震极震区长轴与渭河地堑方向一致。估计震级约有8级或更大。
13、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⑦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⑧,不可汲⑨,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⑩之奇变也。
14、颓垣败壁遍荒村,千村能有几村存,
15、妻孥寂寂葬荒丘,泣向厨中自蒸黍。
16、郯城大地震是我国历史上大陆东部较大的一次地震,震级达到5级,波及东部十余个省,有震感的半径达800多公里,甚至日本也有震感。
17、因为他的故事很多是听来的,前面听到一段写出来了,后面又听到一段,把两段连起来,补充说明传言的结果,说明故事的性,让读者更相故事是真的,这是他的写作技巧。希望你有用!!!
18、其中山东临沂、枣庄、菏泽、日照、济宁是郯城地震的主要影响区,储备库缺口较大、供需矛盾最为突出。因此,综合山东省现有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基础,建议山东省采用以济南、潍坊、临沂为中心的"三头备灾"模式,重点加强临沂市的储备库建设,以有效提升山东省备灾体系的救灾效率。
19、“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录怪异”的意思。>的寓意与成就不能三言两语就能尽意,但是郭沫若先生对它的~“写人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可以反映大概。
20、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发生了大地震。我当时恰好客居在稷下,正在和表兄李笃之在灯下喝酒。忽然听见有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传来,向西北方而去。大家都很惊慌并感到奇怪,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不久,桌子摇晃起来,酒杯翻倒,屋子的房梁和立柱发出折断的声音。大家互相看着都大惊失色。
五、地震蒲松龄拼音
1、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
2、地震(蒲松龄)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正面描写,是当时康熙年间发生了地震,描绘出当时的情景.侧面烘托,是当时社会的腐败,及当时统治阶级的无能.
3、蒲松龄,公元1640年,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4、过了好一会儿,才知道是地震,各自都快步地跑到室外。看到楼房屋舍一会儿倒在地上,一会儿又立了起来。围墙倾倒,房屋垮塌的声音,混合着小孩子啼哭,女人哀号的声音,声音嘈杂的好像开了锅一样。人头晕目眩不能站立,只能坐在地上随着地面转动颠簸。河水翻起一丈多高的浪打到岸上来,整座城都是鸡和狗的叫声。
5、人们出门后发现很多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倒塌后又立起来,墙倒屋塌的声音伴随着“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令人异常恐惧。
6、这些房屋面积所对应的居住人口,就是地震后急需转移安置的人口。根据评估结果,山东省各县的震后急需安置总人口为89万人,占所有县域人口678万人的8%,其中郯城、莒县等13个县受灾最为严重,需安置人口比例在20%以上(下图)。
7、闲着没事干呗,我是初一学生,我作业本中有这题,参考答案里写的是:说明这次地震的强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
8、(看不清加点的是哪个,姑且认为是这些)适:正在;正当时;正疾:快速、迅速;趋:走、快走、跑未:没有;衣:动词,穿衣非常:特别,异乎寻常的;不合惯例;不适时宜;突如其来的事变。d俄而:〈书〉不久;一会儿;(表示短时间内发生);一会儿桌案晃动,酒杯翻到,屋中的房梁椽柱等摩擦晃动发出声音。具体形象地写出这场地震是多么的剧烈,用各处发生的客观情况来补充描述除了主观感觉到的发生的地震情况。
9、忽然遍地涌沙泉,须臾旋转皆干没。
10、过了一个多时辰,才稍微安定一些。看大街上,男男女女都光着身子聚在一起,争相谈论着发生的事情,全都忘记了还没有穿衣服。后来听说有个地方的水井塌了,不能再打水,还有一家楼台南北换了个方向。栖霞山裂开了一道缝,沂水县陷下去一个深洞,有好几亩大。这真是不同寻常的奇异变化啊!
11、人们因为眩晕站不住,只好坐在地上,随着大地“转侧”,附近的河水“倾泼”的大浪有一丈多高,满城鸡鸣犬吠,大约过了一个时辰,才稍稍安定下来。
12、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
13、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其他研究团队一起,根据历史地震烈度(上图)、2010年山东省91个县域的人口、房屋状况(下图),采用设定情景方法,基于各类房屋易损性模型,模拟评估了2010年一旦再次发生地震,地震造成的山东省各县倒塌和严重破坏的人均房屋面积。
14、因为地震发生在晚上,当时的人们还没有过多的夜生活,大多正准备睡觉或者已经入睡,所以造成的人员伤亡也特别严重。据史料的不完全统计,直接死于地震的人数超过5万人。
15、●1303年9月17日,山西洪洞、赵城发生地震。这是中国历史上详细记述大地震最早的一次。此震“坏官民庐舍十万计”,“村堡移徙,地裂成渠,人民压死不可胜计”。震级约8级或更大。
16、①戌刻:即戌时,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指晚上七点到晚上九点。
17、⑤错折:摧折。错,通“挫”。
18、夜夜阴磷生鬼火,家家月下哭新魂,
19、康熙七年的山东郯城大地震,是康熙皇帝经历的一次、也是最惨烈的地震。但总的看来,就发放的赈济数量及种类来说,郯城地震相比与同为特级地震的三河—平谷地震、山西临汾地震要少的多,在三河—平谷地震赈银共计10万两,在临汾地震中共计12万6千9百两,而郯城地震就现有资料来说仅51115两。而其中的4万两是“越数年”后发放用于修建城墙的。
20、《竹书纪年》记载:“黄帝轩辕氏一百年,有熊地裂。帝陟。”从古至今就没有消失过的地震,凭借巨大的杀伤力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中国人记忆最深的估计是唐山和汶川两次特大地震吧,突如其来的地动山摇,众多人被掩埋在废墟之下,无时无刻都在上演生离死别。中国历史上还发生过一场特殊的天灾,导致83万人丧生,就连黄河都倒流,大地摇晃近五年。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