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多少人是因为韩寒文学领域的成就开始关注韩寒的,至少我就是。可能更多人去选择看四海这部电影,是因为沈腾,后来又因为含腾量一般,瞬间失落到死。看完这部电影又回去翻了翻韩寒的书,瞬间明白了,这个电影才很韩寒,韩寒玩了一把致自己的青春。
这本韩寒的书叫做《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传说这是部公路小说,很像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两部小说像在很荒诞,都很沉闷,都很幻灭,都很绝望。
我摘抄文中的几段应该所有认真看过电影的文艺青年都会瞬间豁然开朗,原来真的很韩寒。
当人们问我去哪里的时候,我忍着恶心,告诉他们,远方。
——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你懂得越多,你就越像这个世界的孤儿,走得越远,越明白这世界本是孤儿院。
——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我其实不知道她喜欢我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喜欢她什么,我深知这样的姑娘就像枪里的一颗子弹,他总要离开枪膛,因为那才是她的价值,不过她总会射穿你的胸膛而落在别处,也许有个好归属,也许只是掉落在地上,而你已经无力去将她拾起来,更难过的是,扣动扳机的永远还是你自己。
——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整篇电影就是这样的一篇散文式的逻辑,文字在纸上感觉很唯美,很废都,拍出来之后就像一张遗书,复印成了大字报,粘在了每天经过的城墙上。
整个岛就是一个巨型的孤儿院,一堆天真到没人要的孤儿们,在这里为了梦想活着。后来有人为了梦想死了,孤儿们就一起逃离了孤儿院,反而发现外面是一个更大的孤儿院,他们更孤独了,然后梦想也没有了,一起出逃的伙伴又死了,剩下的孤儿又回到了孤儿院。
电影像是学会赛车,天天晒太阳之前的韩寒。电影很不错,只是不适合大过年的去电影院看,适合在哪天没有情人的情人节的夜里,打开视频,准备好手纸,关上灯,一路看,一路睡,一路哭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