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贝句子迷》汇总晋书翻译共72句精选好句子,如果您对这些晋书翻译比较喜欢的还,可以分享到朋友圈给更多句子迷!这72精选好句内容分别是:
1、〔51〕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2、中国自唐太宗时开始设馆修史,修成六部正史,《晋书》便是其中的一部。《晋书》里面所讲的火地晋卦,跟《周易》里的火地晋卦不一样。
3、皇甫谧出身于东汉名门世族,六世祖皇甫棱为度辽将军,五世祖皇甫旗为扶凤都尉,四世祖皇甫节为雁门太守。节之弟皇甫规是个文武全才,时为安羌名将,官至度辽将军、尚书,封寿成亭侯,为凉州三明之一。
4、顾名思义就是一边读文,一边浏览题目。但二者并不是相互分散精力、顾此失彼的,而是协调配合、相互印证的。在读文过程中,时不时地浏览一下题目,看一下后面的题目是否与此处的内容相关。做到既用题目助读了文章,又能带着问题集中精力去读文。大致方法是:
5、法律条文中所见的各种各样的法律术语的严密性具有何种意义呢?以定义的方式揭示其内涵与外延是法解释领域的基本问题,而对术语进行定义就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弹幅,因此,围绕法解释的学说也就应用而生。这无论在当代或在古代,都是围绕着法律和法律学的不变境况。
6、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有司劾奏,槛车徵下廷尉诏狱。
7、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8、采:“采”同“寀”,官员,这里指人才。
9、程树德:《九朝律考》,中华书局2003年版——程树德:《九朝律考(可加“•汉律考一”之类)》,第××页。
10、帝子、天人:都指滕王李元婴。有版本为“得仙人之旧馆”。
11、当时国丧未满周年,而尚书梅陶私自请歌舞女伎作乐,钟雅上奏弹劾说:“梅陶没有大臣忠心敬慕的气节,家庭中奢侈靡费,歌舞艺伎争奇斗艳,丝竹管弦之音,传播到大路上,应该对他加以放逐罢免,以整肃王法。请求把他交付司徒,公正地评议论处。”
12、〔1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13、(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一句中,恶,憎恶;反覆,反反复复;纳,接受其投降;以时,按时。第二句中,夜,夜间;以,用;闻,听说;乃,才。
14、一言均赋:每人都写一首诗。
15、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好似齐飞。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句式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
16、张华记忆力极强,天下的事情(没有不知道的),谈起来就像指着自己的手掌一样。武帝曾经问汉宫格局,张华应对如流,听者忘了疲倦,并在地上画出了图形,让旁边的人惊异不已。武帝也觉得他的才华非同一般。过了几年,被任命为中书令。当初,武帝与羊祜秘密谋划攻打吴国。
17、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于说话谈吐,人们看不出来他有什么超过常人的地方。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闻名。他非常擅长书法,是古今以来的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
18、书志部分记载典章制度,编排得类别清楚,叙事详明,可以给人以较完备的历史知识。列传记载人物,编次以时代为序,以类别为辅,所立类传或合传眉目清楚,各类人员大都分配合理,使西晋近800历史人物分门别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构成晋代历史活动的图卷。
19、赏析:王羲之传中记叙了东晋杰出的书法家王羲之四件小事,按其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关于爱鹅,表现他的任率性格;一类关于书法,反映他的书法为当世所重的情形。
20、⑵陆心国:《晋书刑法志注释》,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
21、酌贪泉而觉爽:贪泉,在广州附近的石门,传说饮此水会贪得无厌,吴隐之喝下此水操守反而更加坚定。据《晋书·吴隐之传》,廉官吴隐之赴广州刺史任,饮贪泉之水,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伯)夷(叔)齐饮,终当不易心。”
22、(断句共十处,只有两处不同)
23、以2018年全国卷一《晋书·鲁芝传》为例浅析高考文言文阅读方法
24、羊祜带领军队镇守南方,开办学校,安抚教化远近的百姓,深得江汉百姓之心。他向吴国人表明自己的诚意,凡投降的人要想离去,悉听尊便。
25、当时石季龙刚死不久,他国内大乱,逃户二十万人渡过黄河,准备归顺,请求军队去救援。适逢褚裒已经返回,军队无法前往,因此不能拯救自己,被慕容皝和苻健的军队抢掠,全都死亡和逃跑。褚裒因为宏图没有实现,忧伤愤慨而病倒。等到达京口,听到很多人在哭,褚裒问道:“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哭声?”他身边的人说:“是为了代陂那一仗啊。”
26、羊祜字叔子。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新泰)人。魏晋时期出名战略家、zz家和文学家。
27、引用中国常见古籍(日文常见古籍加(日)),为节约篇幅计,本书的二十四史(一律引用中华书局标点本,以下各书如有中华书局版,亦尽量采用)、四书五经或十三经、先秦诸子著作或佚名文献,可不标明作者,采取《×××·××》的注释形式。以上书籍如引用非中华书局版的,则注明版本信息。
28、穷睇眄于中天:放眼长天
29、帝为晋王,除屯骑校尉,徙右卫将军,迁宗正卿,以疾告归。
30、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郡公,邑三千户。固让封不受,乃进本爵为侯。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
31、换而言之就是弄清两个基本问题:
32、明时:指汉章帝时代,泛指圣明的时代。
33、青云之志:《续逸民传》:“嵇康早有青云之志。”
34、所谓轮读会,就是集中相关人员,精读同样的教材或资料,就其内容交换相关意见。一般事先由班长(班头)分配好各个阶段的责任人(班员责任的落实),每个班员就其负责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以让其他参与者能够理解的形式讲解、发表。
35、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棐木矮桌干净明亮,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
36、微命:即“一命”,周朝官阶制度是从一命到九命,一命是的官职。
37、《晋书翻译》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3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39、居官当廉正自守,毋黩货以丧身败家。《元史·刘斌传》
40、译文:(用兵之道在出奇制胜):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如同山丘一样不可震撼,分散的时候又如风雨一样无处不在,行动可以像闪电一样迅速,动作可以像鹰鹘一样凶猛。
41、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42、有人对钟雅说:“见到条件许可就进取,知道有困难就退却,这是古来的常理。你性格诚实正直,必定不能被仇敌包容,为什么不见机行事而坐着等死呢?”钟雅说:“国乱不能纠正,君危不能救助,各自遁逃而求免祸,我怕史官董狐将要手执写历史的竹简到来了。”
43、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常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白钱邪。”
44、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元史·郝经传》
4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46、按照原京都大学冨谷至教授在《文書行政の漢帝国》(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10年版,中译本为《文书行政的汉帝国》,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的“跋”中所说,日本简牍学研究到他那个时代已经产生了三代有代表性的学者。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因为他们先后都与简牍学的轮读会发生过关系。
47、①这篇文言文写了什么人(要有传主意识),他生活在什么朝代,他有些什么行为举止(如他到了哪几个地方,做了什么官,做了什么事),文中还涉及了什么人,这些人与主要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48、关于背叛令狐之盟一事,且不提是否属实。楚人如果真的厌恶我们,就不会和我们结盟。楚人如果真的有意结盟且有道义的话,就不会专程派人去告诉你们。我看楚国的目的无非就是:表面上既想和我秦国结盟,又想和你晋国结盟,而实际上是想破坏我们两国的关系,挑起我们的战争,他们便好坐收渔利。况且我秦国和楚国结盟,并非背弃令狐之盟,只是权宜之计罢了,是为了稳住楚国,找机会攻打他们,他们并非我们真正的盟友。我们对楚国说的话我们自己都不信,你们居然相信了。“机事不密则害成”,所以此事未提前和你们通气。你们晋国才是我们秦国心中真正的盟友,我们秦晋之好是累世的情谊,昔日曾助晋国文公归国,又给晋文公鞍前马后,方有晋之霸业。我们秦国不敢以此居功,但至少有点小小的苦劳吧。
49、销:“销”通“消”,消散。
50、⑷我在日本的轮读经验。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曾在日本京都留学,经佛教大学杉本宪司教授介绍,参加了梅原郁教授主持的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的轮读会,时间是每周五上午,当时轮读的资料是《敦煌汉简释文》(吴礽骧、李永良、马建华释校,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该书收集了敦煌汉简2484枚,并加以释校,后面还附有发掘报告和索引表)。此外,我还参加前述关西大学法学部奥村郁三教授主持的《令集解》轮读会。
51、朱华:荷花。曹植《公宴诗》:“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5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黜、解,因过失而解职;革,撤职查办;授,授予官职;擢,提拔职务。故选A。
53、〔45〕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54、恭疏短引:恭敬地写下一篇小序,在此指本文。
55、成帝初,为左卫将军。苏峻之役,朝廷戒严,以翜为侍中,典征讨军事。既而王师败绩,司徒王导谓翜日:“领军当御正殿,君可启令速出。”翜即入上大阁,躬自抱帝登太极前殿。导升御床抱帝,翜及钟雅、刘超侍立左右。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日:“苏来觐领军,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及峻执政,犹以为侍中。时京邑焚荡,人物凋残,翜收集散亡,甚有惠政。
56、山涛依旧我行我素,一年之后,正好是后戚专权时期,他不想让杨氏掌权,多次规劝皇帝,皇帝心中也明白,但却不能改正。后来他以年老病重为由多次上表苦苦请求退位皇帝不准许。皇帝曾到宣武场讲习武事,当时山涛有病,(皇帝)让他乘车跟随。趁此机会他和卢钦谈论用兵之本,认为不应该废除州郡的军备,他的议论很精当。
57、遥襟甫畅,逸兴遄(chuán)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dì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kuài)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míng)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hūn)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58、遗臭万年yíchòuwànnián(解释)遗臭:死后留下的恶名。死后恶名一直流传,永远被人唾骂。(出处)《晋书·桓温传》:“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耶?”贻臭万年yíchòuwànnián(解释)犹言遗臭万年。(出处)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桓玄子恒言‘不能流芳百世,亦当贻臭万年’,至今为书生骂端。”
59、《晋书》是二十四史之由唐朝房玄龄等二十一人编著,共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的史事,王羲之传属于其中一篇列传。
60、非谢家之宝树:指谢玄,比喻好子弟。《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61、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杨意,杨得意的省称。凌云,指司马相如作《大人赋》。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经蜀人杨得意引荐,方能入朝见汉武帝。又云:“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
62、〔17〕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63、译文: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质留给后代子孙,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笔财富吗?
64、第920页“汉兴以来,三百二年,宪令稍增,科条无限。又律有三家,说各驳异。刑法繁多,宜令三公、廷尉集平律令,应经合义可施行者,大辟二百,耐罪、赎罪二千八百,合为三千,与礼相应。其余千九百八十九事,悉可详除。”
65、当时朝中大臣对伐吴纷纷议论谏阻,王浚给皇帝上疏说:“臣多次查访研究吴楚的情况,孙皓荒淫凶暴,荆扬一带无论贤愚,没有不怨恨的,观察目前形势,应从速伐吴。今日不伐,形势变化不可预测。如果孙皓突然死去,吴人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人尽其才,则吴国就成了我们的强敌。再者,臣造船已经七年,船日渐腐朽损坏,另外臣年已死期临近。以上三事如不遂人愿,伐吴更加困难。诚恳希望陛下不要失去良机。”武帝内心同意王浚的意见。
66、〔13〕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67、文中所表现的王羲之行为怪诞可笑,不合常理:因为“性爱鹅”,可以兴师动众携亲友乘车马往而观之,可以委屈自己为道士抄写《黄庭经》易换;见几案滑净,就挥毫书写,见老妪卖扇,就擅自题字,当老妪要求题时又笑而不答。种种举动,让人不可思议,但正是这种令人费解的行为,却为当时所推崇。
68、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汉书·高帝纪上》
69、周东平主编《译注》,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70、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陕西)人。山涛很小就失去父亲,家贫,却有器量,卓然不群。他生性喜爱《老子》、《庄子》,常常有意掩盖自己的锋芒,不让人知。他和嵇康、吕安等人很要好,后来又遇到阮籍,就结交成竹林贤士,情投意合。嵇康后来犯了罪,临被杀前,对他儿子嵇绍说:“有山涛在,你就不会成为孤儿了。”
7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书·成帝纪》
72、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明史·汤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