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确:他们怀着绝望的心情,明知结局是失败,但还是走完全程,体现出他们坚毅、执着、绝不半途而废的高尚人格与坦然面对失败的绅士风度。
2、明确:(1)到达南极点的成功。地球的南极点是一个未知点,而且是一个充满凶险的未知点,到达这个极点就意味着“未知”开始成为人类的“所知”。当时的科研和物质条件相当落后,而斯科特一行人就是在那样艰苦和简陋的探险条件下实现了抵达南极的壮举。

3、你是怎样理解题目“山永远在”的?
4、徐杰老师:张晨,应该把话说完整。
5、徐杰老师:也可能是外伤?
6、3他们鞋底下的白雪由软变硬,结成厚厚的冰凌,踩上去就像踩在三角钉上一样,每走一步都要粘住鞋,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他们往往一连几天畏缩不前,走错路,每当他们到达一个贮藏点时,就稍稍高兴一阵,日记的字里行间重新闪现出信心的火焰。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
7、挪成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8、找出并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9、示例:仅仅有“山永远在”这样的信念,是远远不够的。人生要有目标,要有一个奋斗方向,要不懈地去奋斗,争取实现梦想。“山永远在”意味着还有登攀;没有这句话,也就等于说放弃、终止,也就不会再有奋斗、争取了。
10、(2)探索未知的信念。“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当初,他们一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就有超人的力量”,这些语句表明斯科特一行人对探险事业深深的热爱。探险队员们所遭受的艰难困苦非常人所能想象,尤其是他们经受的心理煎熬和肉体折磨的双重打击,更是让每个人为之动容。
11、陈雪伟:我认为可以分为两个悲剧,一个是主人公认为的悲剧,一个是作者传达给我们的悲剧,不知道可不可以一概而论?
12、姗shān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13、伟大在于探险过程中所体现的人格和精神的魅力。表现探险家们坚毅、执着、挑战自我,为事业而献身的良好品格,反映他们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挫败的人生态度。
14、重点:(1)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体会课文中的人物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力量。
15、(468期)(桐花万里)||学生仿写:假如生活重新开始
16、如何理解“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伟大的悲剧”。
17、周丹丹:面对越来越恶劣的自然环境,队友们一个一个离自己而去。
18、胡心瑜:他们,是一群献身科学的探险者;他们,是一群与厄运搏斗而走向毁灭的英雄;他们,是这个时代伟大的悲剧。
19、张慧:与厄运搏斗,为信念坚持,高尚心灵。
20、“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悲伤地”与“坚决地”是否矛盾?为什么?
21、张晨:即便被风雪困住,也不忘使命的无畏精神是伟大的。
22、徐腾:“滑雪杆”、“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交代了阿蒙森扎营的残迹,显然阿蒙森他们靠的是外力在雪地里行走,而斯科特他们却是“上个月屠宰的矮种马”“他们鞋底下的白雪由软变硬,结成厚厚的冰凌,踩上去就像踩在三角钉上一样,每走一步都要粘住鞋”“必须顺着自己原来的足迹走去”,斯科特使用的是不耐寒的矮种马,后期矮种马死后全靠步行抵达和回程。慢于阿蒙森抵达终点是计划策略上的失误,也是导致悲剧的重要原因。
23、胡君华:死前身体上受到了巨大的伤害,有的被冻烂了腿,有的被冻掉了脚趾。
24、王冬梅:因为他选取了斯科特的一部分日记。
25、(名优设计)(请发送至邮箱tbjx2018@1com)
26、在本文,“不可战胜的厄运”基本上指的是南极恶劣的环境,所以重点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27、徐杰老师:大家的发言尽量不要重复,先看别人的发言,再慢慢跟帖,不急。大家关注细节,关注环境,关注心理,都对。有没有人关注“旁白”呢?
28、丁洁莹:旁白里糅合了作者自己的情绪。
29、可爱的企鹅?绚丽的极光?
30、陈郦敏:“议论”是作者的观点和点评。
31、【伟大的悲剧中体现伟大的句子】由于他已不再是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现在他们真是惊慌到了极点。从日记中人们可以觉察到斯科特如何尽量掩饰着自己的恐惧,但从强制的镇静中还是一再迸发出绝望的厉叫:“再这样下去是不行了”,或者“上帝保佑呀!我们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劳累了”,或者“我们的戏将要悲惨地结束”。最后终于出现了可怕的自白:“惟愿上帝保佑我们吧!我们现在已很难期望人的帮助了。”不过他们还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咬紧牙关绝望地继续向前走呀走呀。
32、徐杰老师:第三个话题:这一个“伟大的悲剧”。当时作者并没有与探险队同行,但我们今天读来却身临其境。请大家浏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能表现得如此“”?
33、周丹丹:没落的是肉体,永存的是精神。
34、那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35、彭心培:他们虽然逝去了,但是历史的长河里会有他们的印记,他们是悲壮的,更是伟大的。
36、徐腾:细致的环境描写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37、忧心忡忡(chōng)
38、吴建婷:能够在生命的最后,依然保持对世界的热爱是伟大的。
39、【伟大的悲剧中体现伟大的句子】朗读法复述法自主合作探究
40、怏yàng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41、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难点)
42、徐杰老师:王文静,这不是“悲剧”,是“伟大”。
43、D.历经千辛万苦的南水北调焦作段主渠道进入全线充水试验阶段。
44、“最后一息”说明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完全冻住”“僵硬”体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
45、坚持科研的态度是伟大的,因为威尔逊博士在面临死亡威胁时仍不忘科研;
46、(469期)(专栏)||胡雅芳:《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47、王子琳:奥茨为了不拖累大家英勇就死。
48、学习目标:积累字词。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关键语句。感悟并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预习导学
49、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作传?
50、曹蕾:面对未知的前路的恐惧也是让人崩溃的。
51、第③段“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52、第1段中的“拽”字有何表达效果?
53、据电视台的报道,这支盲人登山队在短短的行程中,已经有好几位上了岁数的盲人,在风雪弥漫的夜间宿营,一觉睡去,再也没有醒过来,不幸将生命留在了安第斯山。于是,组织者便决定后撤,将登山计划放置到未来更合适的机会,做更充分的准备以后再进行。一些走得兴起的盲人登山队员不免有些失望,最后,他们还是想开了。无论如何,他们开始了行程,尽管离峰巅还远,但是终究迈出了一步,是结结实实在安第斯山上的一步,是纸面上的计划化为现实的一步。他们对记者说:“山永远在,我们还会来的。”
54、第二部分(4—13):写斯科特等人陆续死亡的过程。
55、毛梦杰:旁白包括议论。
56、导入:是的,南极,这块被冰雪包裹的圣洁之地,曾留下了一批批勇敢的探险家的足迹,但是,也有许多探险家因为气候或条件的不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现在,让我们看看那些为探索南极而献出生命的勇士们。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遭到毁灭的仅仅是斯科特一行人的肉体,生命,而他们的精神确是有价值的,是伟大的。所以文章充满了悲壮的情感。
57、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的伟大
58、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
59、人,需要远大的目标,宏伟的理想。有大志向,立大雄心,如果不能伴之以脚踏实地的决心,小处做起的耐性,水滴石穿的韧劲和沉着冷静的精神,山,当然永远在,那也恐怕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了。
60、不矛盾。“悲伤”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想起自己的妻子自然十分痛苦;“坚决”则表现出他的坚强,面对死亡毫不畏惧。
61、陆飞菲:文中写到“发现他们储存的物资越接近营地热能越少”,为什么他们不能在最接近于营地的时候储存多一点呢?
62、(467期)(专栏)||马泽童:可爱的人仰望着最可爱的人
63、①历尽艰险到达终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64、学习目标:积累字词。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关键语句。感悟并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65、第三部分(第14—16段):英雄的遗体被安葬,他们受到英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悼念和崇敬。
66、陈雪伟:人物传记里面用“旁白”,是指作者对文本的解说?
67、厄运在这里也可以引申学生理解一下,他们失败的悲剧命运。
68、★七年级下册现代文知识点串讲
69、徐杰老师:以上发言,有重复的地方,也有老师发言不够简洁。下面,给大家十分钟时间回看留言,并做好摘录,或者提炼。我等会点名请一位老师晒一下自己的总结。
70、如果委内瑞拉的盲人们就抱着“山永远在”的期望,坐在那里干等,而不行动,我想,他们与安第斯山的距离只会越来越远。
71、题目中的“悲剧”与“伟大”似乎是矛盾的,但其实并不矛盾。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题目点明主旨。
72、理解并体会探险与科学幻想在人类科学发展历程中的伟大价值。
73、梳理文章脉络。〔按时间顺序〕
74、告罄qìng:指物资用完。
75、一部分(①—③):写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点,却发现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失望返回并为胜利者做证。
76、徐杰老师:大家回读一下课文。把那些属于“旁白”的句子划一划,然后再来看它们对于传记“”性所起的作用。五分钟。
77、陆飞菲:“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带着蹒跚的步履。”
78、胡君华:“第二个到达”指向的是功败垂成的悲剧。
79、海市蜃shèn楼: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缈的事物。
80、李鸿妹:悲壮的毁灭带来新的永生。
81、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82、告罄:本义为器中空,引申为尽,用尽。指所需品用完。在那种零下10摄氏度的极端恶劣的情况下燃料却已经用完为后文的必然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83、丁洁莹:回程中不间断的暴风雪导致了斯科特一行人的殒命。
84、拽(zhuài)无垠(yín)
85、★第四单元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86、徐杰老师:曹蕾,注意审题,你的发言偏题了。
87、徐杰老师:李鸿妹,请晒一下留言小结。
88、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89、(2)斯科特一行的故事确实令人感动,无情的暴风雪吞噬了五位探险者的生命,然而,他们面对厄运、面对死亡的悲壮场面却让人久久难以忘却。说说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个人物,说说感动你的理由,并且仿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的形式,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90、张晨:他们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们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而他们就是屹立在这悲剧中的伟人。
91、徐霞客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写下了许多游记。①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国务院把这一天确定为“中国旅游日”。②这一举措,体现了国家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不断增加国民的生活质量。
92、陈朗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是伟大的。
93、今日推送:七下第六单元第21课《伟大的悲剧》
94、将一处引号改为书名号。
95、★第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
96、陈雪伟:细节描写很到位。
97、冷凌元:这不是议论吗?为什么是旁白?
98、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99、冷凌元:第二个到达极点,梦想破灭了。
100、(4)拖拽帐蓬精疲力竭疲惫不堪(蓬—篷)